银行基金销售费新规征求意见稿点评:理财规模有望受益,投资基金偏好或生变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9-10 17:55:17 评论:0

  2025年9月5日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主要降低认申购费率(将股基、混基、债基的认申购费率上限调降至0.8%、0.5%、0.3%)、规范销售服务费(股基、混基、ETF、债基、货基销服费率上限调降至0.4%/年、0.2%/年、0.15%/年,超1年不收取)。

  赎回费优化或影响短期持有基金的意愿

  短期持有的赎回费率上升,债基的负债端或影响较大。新规征求意见稿将四档赎回费率安排简化成三档:对持续持有期<7天的投资者,收取≥1.5%的赎回费;7~30天收取≥1%的赎回费;对30天~6个月收取≥0.5%的赎回费。此前市场上不少基金通过“满7天免赎回费”的C份额吸引了个人和理财资金短期持有,我们统计2025Q2末理财前十持仓中出现的基金,发现“满7天免赎回费”约占38%,在各期限免赎回费的基金中占比最大,其中既包含短债基金、ETF,也包含部分日开的中长债基。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至少持有6个月才能免赎回费,或直接影响流动性高、收益较低的债基的需求。

  理财负债端:理财流动性优势凸显,规模或加速增长

  居民仍偏好高流动性产品,理财性价比凸显,规模有望加速上升。2025年1-5月理财增长最多的产品为“最小持有期”型(比如最短持有7天/14天后可每日赎回且不收取赎回费),可见居民对于高流动性产品仍较为偏好。此次新规或影响短期限基金的收益,短期限理财的性价比凸显,免赎回费、申赎灵活,或直接受益于“存款搬家”而规模加速上升,开放式固收类产品有望持续成为增长主力。

  理财资产端:或减少场外基金申赎,转向场内ETF或长期持有摊余债基

  理财或减少场外基金交易,转而聚焦ETF基金交易。理财买基金主要出于快速建仓、调节流动性、节税等目的。如季末银行冲量存款,理财规模快速下降,通常会采用赎回基金的方式调节流动性;债市回调之初,理财优先赎回基金止盈避免了自己寻找交易对手。按照征求意见稿,原先持有满7天免赎回费的基金变为收取至少1%的赎回费,部分场外债基费后收益下降较多,理财可能转向场内ETF交易,或者长期持有估值有优势的摊余成本法债基。此外,投研能力较强的理财公司可能转向直投。

  理财若增加直投、减仓基金,拉久期受限,利好短债/NCD。理财负债端通常较短、流动性要求高,使得理财直投期限较短(通常为3Y以内)。而原先由于基金赎回方便,理财投资的基金久期可能长于自身直投,2025Q2末前十持仓的基金中,中长债基比例最高,为35%。后续理财若加大直投、减仓基金,有望增加短债/NCD的需求,通过基金拉长久期的意愿下降。

  投资建议:

  此次新规下产品多元、客群优势明显的理财子或将率先受益,受益标的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新规正式稿内容修订等。


开源证券 刘呈祥,吴文鑫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