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专题研究:为何存单供给弱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9-11 08:57:19 评论:0

  进入9月份和即将到来的四季度,市场比较关心同业存单的供给诉求,以及是否有提价压力。

  一、近几个月银行司库的负债策略

  对于大行而言,同业存单净融资已经连续三个月(6-8月)为负。究其原因:一是央行投放的买断式逆回购和MLF,大部分为大行所获得。6-8月份,预计大行增量吸收的买断式逆回购+MLF合计规模在1.5万亿以上,相当于针对大行阶段性降准超过100bp。

  从性价比来看,大行之所以选择大量吸收买断式逆回购和MLF,而非同业存单:一方面,需要维护与央行公开市场交易室的友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大行或承担了一定的货币政策传导作用。

  二是大行非银存款同样大幅增长。6-7月份合计新增1.26万亿,且从管理口径上看,同业存款虽然不属于一般性存款,但属于央行口径存款,与同业存单有一定区别。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负债主动缩表与降久期诉求非常明显。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总量上,中小银行同业存单与大行类似,持续呈现负向净融资;

  二是同业存单的期限结构上,对于1Y同业存单发行诉求非常弱,今年4-8月份合计净融资近-9000亿,创2022年以来历史同期新低。

  三是进入Q2资金已转松情况下,中小行却进一步加大了回购资金的吸收力度,意味着中小银行在负债摆布上,对货币政策维持友好预期,更倾向于节约财务成本,主动选择成本更低的回购资金。

  二、年内存单供给压力如何

  1、信贷投放依然偏弱,政府债供给压力下降,银行资产端运用强度并不大。从信贷投放看:9月虽然可能适度冲量,但在结构、节奏等方面,又映射出投放的乏力。10-11月信贷或延续同比少增,12月则再度适度冲量,整体信贷增速延续缓慢下行趋势。从政府债承接力度看:预计9-12月份政府债合计净融资约3.5万亿,月均净融资约8700亿,较1-8月份降幅超过4000亿,承接力度也会明显放缓。2、央行对于资金面的呵护态度并未改变,但有“底线”。一方面,当前银行正处于高息定存到期、股市上涨分流零售活期阶段,一般性存款持续存在流失、脱媒压力,需要央行加大呵护力度。另一方面,中小银行负债端存在主动缩量和降久期趋势,使其难以承受广谱利率大幅上行、资金收紧带来的冲击。从央行的操作看,对于资金面呵护态度依然友好,但也存在“底线”,即通过OMO、买断式逆回购和MLF的“削峰填谷”,确保隔夜利率(DR001)不下破1.3%的“隐性下限”。

  3、在期限结构摆布上,预计仍以跨年存单发行为主。对于年内备案额度相对富余的部分银行而言(如农行、建行、浦发、中信、兴业、平安),又恰逢即将进入四季度,的确存在适度加大同业存单发行力度的诉求。在期限摆布上,预计今年银行司库对于盈利性持续赋予了更高权重,年内存单发行可能会尽量避免大幅拉久期而增加财务成本,预计司库策略仍以跨年存单为主,期限集中在3-6M。

  4、点位上,预计1Y同业存单利率显著突破1.70%的概率不大,但曲线或进一步平坦化。基于银行资产端运用压力不大,货币政策呵护态度友好,以及存单供给仍以跨年为主等因素综合判断:

  (1)银行司库对于同业存单发行,预计依然会遵循“预算线”的基本原则。截止2025H1,预计加权平均值在1.65%左右。这就意味着,当前1Y同业存单利率与“预算线”基本吻合,后续即便提价,显著突破1.70%的概率并不大。

  (2)在利率曲线形态上,预计3M、6M同业存单利率或存在一定提价诉求,与1Y同业存单的利差将有所收窄。

  风险提示:经济景气度恢复偏慢、货币政策呵护力度不够、金融数据持续走弱。


天风证券 刘杰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