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年第19期总第142期海外不确定性加剧行业波动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1.03%,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2,跑赢沪深300指数(0.56%)。从子行业来看,其他生物制品、医疗研发外包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4.17%、3.64%;中药、医院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1.36%、1.23%。
估值方面,截至2025年9月12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31.79x(上期末为31.41x),估值上行,低于均值。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疫苗(58.69x)、医院(41.68x)、医疗设备(41.07x),中位数为33.82x,医药流通(14.08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48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36.86亿元。其中,6家增持4.06亿元,42家减持40.92亿元。
重要行业资讯:
NMPA: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
赛诺菲:特瑞可®获NMPA批准上市,为全球首款延缓1型糖尿病进展的创新药物
特朗普政府:拟对中国药品实施严格限制
贝达药业: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默克:放弃英国10亿英镑研发中心项目,终止在英所有研发业务
投资建议:
近期学术会议与行业动态彰显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与国际化韧性。2025年WCLC大会上,多家中国企业于肺癌、乳腺癌等高发癌种领域展示出达到国际水平的临床数据,验证了其创新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同期CSCO年会更新多项肿瘤诊疗指南,多款重磅创新药数据集中发布,进一步夯实了国内创新药的学术基础与临床应用前景。尽管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如美国可能加强对中国创新药及临床数据的审查,短期或带来跨境合作波动,但考虑到政策落地周期有限、跨国企业长期战略调整意愿不强,实际影响可控。综上,虽全球政策扰动加剧短期波动,中国创新药长期逻辑未变。建议投资者关注:1)具备差异化优势的创新管线,尤其在肿瘤、自免和代谢疾病等领域;2)具备国际标准临床与数据能力的企业;3)拥有成熟License-out能力及全球合作资源的企业。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市场风险加剧。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