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过敏性疾病药物行业系列报告(一):过敏性鼻炎生物制剂进展与医保覆盖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9-17 20:16:37 评论:0

  研究目的

  本报告为对中国过敏性鼻炎药物行业进行研究。将通过探究对中国过敏性鼻炎药物行业的发病机制、药物格局、研发进程来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规模。

  研究区域范围:全球和中国地区

  研究对象:过敏性鼻炎药物行业

  本报告的关键问题:

  过敏性鼻炎现有治疗药物格局如何?

  中国过敏性鼻炎药物市场规模如何?未来将如何发展?

  全球和中国用于过敏性鼻炎的生物制剂研发进程如何?未来将如何改变用药格局?

  摘要

  治疗规范: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治疗药物根据临床推荐等级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用药。一线药物是临床首选,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第二代口服及鼻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以及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

  市场规模:中国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44亿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81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12.9%;预计未来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以19.0%的增速增加至229亿美元。其中,生物制剂从2019年的1亿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16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增加至124亿美元;小分子药物从2019年的43亿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6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增加至105亿美元。

  新药研发:生物制剂作为针对中重度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靶向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标准治疗反应不佳的人群。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药物包括度普利尤单抗(阻断IL-4Rα)、奥马珠单抗(阻断IgE)、美泊利珠单抗(阻断IL-5)、瑞利珠单抗(阻断IL-5R)及特泽鲁单抗(阻断TSLP)等。这些创新疗法通过精准干预关键炎症通路,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鼻息肉体积并降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对IgE水平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合并多器官受累的患者群体展现出显著疗效优势。然而,高昂的治疗成本及注射给药方式限制了其临床可及性,部分患者依从性较低。目前,部分新型生物制剂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仍需通过大规模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头豹研究院 何婉怡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