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DeepSeek之AI大模型解读:模型成本大幅下降,国产化全方位加速

股票资讯 阅读:44 2025-02-04 18:37:42 评论:0

  在1月20日,DeepSeek R1正式发布。其数学、编程、自然语言推理等能力比肩OpenAI o1,而其成本/价格显著低于其他模型。1月20日,深度求索(DeepSeek)正式发布DeepSeek R1模型。DeepSeek R1是在此前DeepSeek-V3的模型基础上,通过强化学习和知识蒸馏等技术进一步优化推理能力的模型。DeepSeek R1具有6,710亿参数,在数学、编程、自然语言推理等方面能力比肩OpenAIo1模型,优于较多开源和闭源模型。

  目前,DeepSeek R1API服务定价为每百万输入tokens为1元(缓存命中)/4元(缓存未命中),每百万输出tokens为16元。此价格大幅低于国内和海外的竞争对手。

  DeepSeek的APP下载量在1月上旬上线之后快速增长,在1月20日至1月26日实现了环比375%的增长。在1月27日,DeepSeek在苹果美国区和中国区的下载量均登顶第一。在1月29日及之后,英伟达、微软、亚马逊等海外科技巨头相继接入DeepSeek的模型,以完善和丰富这些巨头搭建的AI平台的模型选择。

  DeepSeek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国内和海外热度较高的话题之一。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DeepSeek在三个方面超出市场预期:1)其性能与OpenAI等最领先的AI大模型接近,2)其成本/价格大幅低于其他模型,3)其为中国本土的初创企业。

  根据我们的观察,DeepSeek在北京时间1月24日开始引起热议,在美国时间1月26日登顶苹果AppStore全球下载榜首。在1月27日,英伟达(NVDA.US)大跌17%,台积电(TSM.US)大跌13%。海外市场主要有两方面的担忧:1)算力芯片投资过大,芯片算力可能过剩;2)在AI大模型的竞争中,美方企业优势减弱。

  针对DeepSeek大模型的发展近况,我们有如下基本判断:1)AI算力芯片行业需求有望在综合成本快速下行中大幅扩张;2)端侧应用有望受益于技术迭代带来的成本下降,从而快速扩张;3)当前中美关系可能催生中美AI企业分别在其优势区域成长为行业龙头。

  第一,我们认为市场对于AI算力需求过高的担忧是过度担忧,尤其是短期AI算力需求。在2025年科技展望报告中,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即目前AI大模型行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AI大模型厂商作为供应端推动行业快速成长。因此,与DeepSeek类似的初创企业在新兴行业中有成长的机会,也有对于AI算力芯片的较强烈的需求。

  OpenAI在近日也发布了Deep Research的模型,一方面是对于自家模型细化应用的更新迭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潜在的竞争。AI大模型仍然处于百家争鸣的发展初期,中美头部和初创企业均在投入阶段。因此,AI大模型厂商对于AI算力的需求不会在短期内快速下调。

  在2024年7月、11月的AI算力芯片两篇覆盖报告中,我们提到AI大模型综合成本的下行有望推动新技术的快速普及。DeepSeek通过其自身的技术路径可以实现更低的使用成本,低于OpenAI、谷歌、Meta等海外竞争模型。虽然新的技术路径实现单位算力使用量/价格的下降,但是这也带动真正的需求端,尤其是企业需求端的成本下降,从而大幅促进AI大模型需求的扩张。因此,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AI算力芯片的需求仍然有较大空间。

  从投资角度看,在AI算力芯片行业中,我们维持对于台积电(2330.TT、TSM.US)、英伟达(NVDA.US)、AMD(AMD.US)的乐观判断。单日大跌是对于估值较好的消化方式,这有利于此后基本面成长对于股价的推动。我们重申对于台积电的首推判断。

  第二,AI大模型使用成本下行有利于应用端企业。在2025年科技和新能源车的展望报告中,我们均提及AI大模型在端侧的快速渗透。DeepSeek所带来的更低成本的AI大模型技术有望推动端侧应用企业用更低的成本带来更优的AI使用体验,有利于AI在端侧的快速普及。DeepSeek的APP下载量飞速攀升就是潜在端侧需求的体现之一。

  在我们覆盖的行业中,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均为端侧AI重要的落地载体。因此,我们预期苹果(AAPL.US)和小米(1810.HK)有望受益于端侧AI应用成本下行。比亚迪电子(285.HK)、蓝思科技(300433.CH)、立讯精密(002475.CH)等配套供应链也有望同步受益。

  而在降低训练/推理成本的同时,DeepSeek较强的推理能力和技术实现路径则通过多模态数据处理,分析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信息,提升决策精度。蔚来(NIO.US、9866.HK)、小鹏(XPEV.US、9868.HK)、理想(LI.US、2015.HK)、零跑(9863.HK)、比亚迪(1211.HK、002594.CH)、小米(1810.HK)等有望受益AI在智驾的应用。其中,小米、零跑、小鹏是我们的首推标的。同时这也有助于禾赛(HSAI.US)、速腾(2498.HK)、Mobileye(MBLY.US)等智驾增量零部件/芯片企业的成长。

  第三,美对中的先进技术的限制,尤其是半导体的AI算力,既保护美在AI技术的领先,也催动中国国产化的加速。今年1月以来,美先后发布AI大模型出口管制和更新商务部出口规则,意欲确保其AI领域的领先地位。尽管在美对AI和半导体技术管制趋严的背景下,中国初创企业仍然取得AI大模型的重大进展。这是美国科技巨头单日大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美科技头部企业依然占据对于AI算力芯片和全球主要的市场的优势地位。在行业发展初期技术无法带来商业闭环/盈利领先的背景下,美国企业依然保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短期的情绪利空,利于估值的消化。

  同时,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国产化在多个链条环节有望加速,包括芯片端、算法端和应用端。这有利于中国AI国产化供应链的成长。因此,我们建议投资人关注受益于国内和海外AI服务器,尤其是电源管理等功率、模拟芯片成长需求标的,如中芯国际(981.HK、688981.CH)、华虹半导体(1347.HK、688347.CH)、新洁能(605111.CH)、扬杰科技(300373.CH)、华润微(688396.CH)等。

  投资风险:全球,包括中国和美国,经济增长面临压力,服务器、智能手机、新能源车等需求不及预期;半导体行业下行,或细分行业上行动能不足;生成式AI需求爆发持续性弱于预期,AI算力芯片迭代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投入或费用过大,拖累利润表现;美对中半导体等前沿技术制裁趋严,中国AI芯片/大模型发展慢于预期;中美初创企业投资热情下滑。


浦银国际证券 沈岱,黄佳琦,马智焱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