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点评:昇腾路线图重磅发布,超节点全面赶超加速放量
事件: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在上海启幕,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表题为“以开创的超节点互联技术,引领AI基础设施新范式”的主题演讲,正式发布算力超节点和集群,同时公布了昇腾AI芯片未来三年详细产品规划。
昇腾AI芯片路线图重磅发布,逐年升级加速追赶。路线图显示,华为在今年一季度已推出了昇腾910C,后续将在26Q1推出昇腾950PR,Q4推出昇腾950DT,27Q4将推出昇腾960,28Q4推出昇腾970。从时间节奏来看,昇腾后续将保持每年1-2次的全新升级:此次更清晰、更长期的芯片战略规划正式拉开了以昇腾、寒武纪为首的国产算力公司与英伟达在高端AI市场正面竞争的序幕。从芯片迭代性能指标来看,三代昇腾芯片均搭载自研低成本HBM技术,聚焦算力、互联带宽、内存性能等核心指标升级:1)算力:昇腾950系列单芯片算力达到1PFLOPS(FP8)/2PFLOPS(FP4),960与970系列则相较前序型号实现算力翻倍;2)互联带宽:950系列互联带宽较当前主力产品昇腾910C提升2.5倍,达2TB/s,960与970系列互联带宽则分别升级到2.2TB/s、4TB/s;3)HBM容量与带宽:昇腾950PR为128GB、1.6TB,昇腾950DT为144GB、4TB/s,960与970系列则分别升级到288GB、9.6TB/s以及288G、14.4TB/s。除以上重磅升级以外,我们同样注意到:从950系列开始,三代昇腾芯片在微架构方面全面支持SIMT,NVIDIA GPU正式均基于SIMT架构实现了GPU高效并行计算。除此以外,三代昇腾芯片在数值类型方面均支持MXFP4。我们认为以上产品升级代表着国产AI算力芯片已经正式跻身世界一流方阵,与国际产品演进全面接轨,国产算力加速腾飞。
超节点成为AI基础设施建设新常态,内部互联能力成为重中之重。从大型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方向看,超节点已经成为主导性产品形态,并正在成为AI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常态。华为在CoudMatrix384超节点基础上,还将推出Atlas950SuperPoD和Atlas960SuperPoD,分别支持8192及15488张昇腾卡,将于27Q4和28Q4上市。我们认为此前市场更多关注芯片算力,但伴随Scale up产业趋势崛起,超节点内部的互联能力成为重中之重。此次华为超节点主要有以下核心技术:1)全光互联:Atlas950超节点满配包括由128个计算柜、32个互联柜,共计160个机柜组成,柜间采用全光互联,具有高可靠、高带宽、低时延等优势,OCS产业趋势进一步明确;2)正交背板:Atlas950通过正交架构,实现零线缆电互联,其独创的材料和工艺让光模块液冷可靠性提升1倍。此外,华为还发布了互联协议灵衢2.0以及UB-Mesh。基于以上技术创新,Atlas950超节点在各项主要能力上都远超业界主要产品。其中,相比英伟达同样将在明年下半年上市的NVL144,Atlas950超节点卡的规模是其56.8倍,总算力是其6.7倍,内存容量是其15倍,达到1152TB;互联带宽是其62倍,达到16.3PB/s。即使是与英伟达计划2027年上市的NVL576相比,Atlas950超节点在各方面依然是领先的。超节点已经重新定义AI基础设施的范式,内部互联能力更是龙头厂商坚实的护城河。
超节点速率大幅提升,功率迎来新挑战。我们于25年1月发布《AIDC电源系列一》中强调“速率“及”功率“为当前AI发展的两大核心矛盾,超节点作为AI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常态同样适用。对于功率方面,超节点单机柜功耗普遍突破100kW(如华为CM384达172.8kW,英伟达GB200NVL72约120-140kW),在算力密度指数级增加的情况下,对超节点机柜的温控和电源系统提出挑战。液冷方面,据7月WAIC展会来看,CM384架构采用液冷加风冷的模式,液冷覆盖70%。而Atlas950SuperPoD即为全液冷数据中心超节点。对于速率方面,Atlas950超节点互联带宽达到16.3PB/s,FP4算力达16EFlops,训练性能达4.91M TPS,推理性能达19.6M TPS,超节点的互联带宽速率和算力速率迎来大幅提升。
投资建议:从芯片、超节点到互联协议,从开源开放到产业生态,华为在HC2025上展示的不仅是一系列产品,更是一整套面向未来的AI基础设施战略,我们认为当前国产算力崛起趋势已相对确定,建议关注:
芯片+HBM:中芯国际、通富微电、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精智达、华海诚科;
超节点相关:1)全光互联:德科立、腾景科技(通信组覆盖)、凌云光、光库科技、炬光科技;2)正交背板:深南电路、方正科技、南亚科技、博敏电子;
液冷温控:申菱环境、飞荣达、英维克;
风险提示:AI需求不及预期;AI资本开支不及预期;AI产品迭代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