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2025年中报回顾:AI智驱产业浪潮,国产替代迈向纵深

股票资讯 阅读:15 2025-10-10 16:01:57 评论:0

  电子行业:2025年上半年利润高增。

  根据电子行业(中信),2025H1电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146.18亿元,同比增长14.27%;实现归母净利润813.70亿元,同比增长27.89%。从细分领域来看,消费电子盈利增长相对平缓;光学光电板块中,面板行业盈利改善显著;半导体板块利润高增,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元器件板块中,PCB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IC设计:AI端云共振,先进逻辑及存储芯片需求高增。

  模拟芯片:行业复苏,国产替代加速。

  1、国产替代加速。2025年9月,商务部对美进口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国内厂商在消费电子领域稳步增长,车规、工业领域替代空间广阔。

  2、行业呈现复苏态势。中国大陆主要代工厂的模拟芯片平台收入2025Q2增长显著,反映出下游需求的回升。供应端,全球龙头厂商营收与净利润恢复正增长,并采取更为积极的价格策略,行业景气度回暖。

  存储芯片:HBM及定制化存储需求高增,价格进入上行周期。

  1、HBM需求高增。云厂商资本开支扩大,AI算力推高HBM需求。根据TechInsights,2025年全球HBM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70%。

  2、定制化存储前景广阔。端侧AI催生高带宽、低功耗、小尺寸存储需求。兆易创新等厂商布局3D堆叠,通过Chiplet实现近存计算,适配端侧AI。

  3、存储芯片价格进入上行周期。原厂将产能转向HBM/DDR5,DDR4等传统制程供给紧张,存储芯片价格进入上行周期。

  高性能计算:国内云厂商持续加码,国产GPU持续突破。

  需求端:国内头部云厂商开展军备竞赛。阿里巴巴计划在2025-2027年投入人民币3800亿元用于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字节、腾讯等国内头部厂商2025年资本开支或至千亿量级,为国产算力芯片带来明确的增量需求。

  供应端:国产GPU在产品迭代与生态构建上持续突破。目前,国产GPU厂商已构建起覆盖训练与推理场景的全栈技术体系,多款产品成功导入主流服务器供应链,并在实际应用中支持国内外多种大模型的训练与部署,国产算力生态日趋成熟。

  IC制造:紧扣国产替代主线,聚焦先进突破与成熟扩产。

  代工厂:中国大陆先进制程持续突破,成熟制程主导全球扩产。

  1、投资规模全球领先。根据SEMI,2025-2027年,中国大陆12英寸晶圆厂设备开支预计将超过10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2、成熟制程主导扩产。根据TrendForce,全球成熟与先进制程产能比例约为7:3,中国大陆代工厂是成熟制程扩产的主要推动力。预计到2025年底,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中,中国大陆厂商的成熟制程产能占比将超过25%,其中28/22nm节点的新增产能贡献显著。

  3、产能利用率提升。2025Q2,中国大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其中中芯国际达92.5%,环比提升2.9个百分点;华虹半导体达108.3%,行业供需格局持续向好。

  半导体设备:整体国产化率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催化了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发展,刻蚀、薄膜沉积、离子注入、清洗、涂胶显影等多个环节已具备国产替代能力,未来国产化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市场空间广阔。

  消费电子:端侧AI驱动硬件创新,高端化与新品周期共振。

  “高端化”趋势推动换机需求。

  2025年上半年,根据Counterpoint,全球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8%,创同期历史新高,高于整体市场4%的增速,并贡献了行业60%以上的营收。具备生成式AI(GenAI)功能的机型占高端市场销量的80%以上。主流品牌将GenAI能力视为下一代高端产品的竞争焦点。

  关注AI新品发布,AI智能眼镜进入高速发展期。

  新品发布活跃:2025年上半年全球已发布近30款AI眼镜新品,产品迭代速度明显加快。AI眼镜逐步接入AI大模型,增强其功能与交互体验。

  销量增长显著:根据维深信息,全球AI智能眼镜2025Q2销量达87万台,同比激增222%,预计2025年全年销量有望达到550万副。

  市场前景广阔:随着AI大模型在端侧的深入融合,AI智能眼镜的功能与交互体验持续增强。作为端侧AI的核心落地场景之一,AI眼镜凭借轻量化的形态和不断增强的智能交互,展现出成为下一代智能穿戴入口的潜力。

  投资建议

  IC设计建议关注1、行业复苏叠加国产替代加速的模拟芯片,2、AI需求高增叠加价格进入上行周期的存储芯片,3、云厂商资本开支高增叠加国产芯片持续突破的高性能计算芯片。

  IC制造建议关注1、中国大陆先进制程持续突破叠加成熟制程主导全球扩产的代工厂;2、受益于国产替代的半导体设备。

  消费电子建议关注产业链成本占比较高的环节:零部件和模组、整机组装。

  风险提示: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导致的供应链风险,电子产业营收不及预期的风险。


诚通证券 赵绮晖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