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服装行业词条报告

股票资讯 阅读:19 2025-10-13 20:12:01 评论:0

  服装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服装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的生产与供应,包括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是为中游制造环节提供基础原料。具体制造流程是将原材料经纺纱工艺制成纱线,再通过织造及染整工艺形成布料与面料。中游是服装加工与制造环节,主要职能是负责将纱线和面料生产成服装,且多与品牌客户绑定,需跟踪客户经营情况及其供应链管理。下游主要为品牌服装销售,涵盖体育鞋服、功能服装、男女服装及母婴童装等细分市场,服装下游品牌的核心作用是通过销售环节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除行业龙头企业外,多数中游服装制造企业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

  服装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以下核心研究观点:

  1.中游服装制造企业因产业分散等特征,对上游议价能力弱。在服装产业生态中,中游服装制造商与代工厂处于复杂议价格局。这类企业聚焦于原材料到成品服装的转化环节,然而因产业进入壁垒低,制造端呈现“多、小、弱”特征。截至2024年末,国内服装企业达13,645家,分布高度分散。分散格局下,企业难以聚合采购规模优势,单主体订单量有限。叠加上游面辅料供应商集中度高,中游企业对上游议价权缺失,再受季节性等外部因素扰动,多数制造企业盈利承压,2024年行业平均毛利率仅24.5%。2.头部服装企业通过构建纵向一体化体系破局。头部企业探索出破局路径,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掌控,降低外部依赖。以申洲国际为例,其纵向一体化模式实现全流程效能跃迁——100%自产自用面料,贯通织布、染整、印绣花、裁剪、缝制全成衣工序,通过集中化管理消弭环节间时间损耗与物流成本。

  受劳动力成本攀升影响,中国服装产业链正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1.中国劳动力人口变化及成本攀升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过去10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持续下滑。自2013年达峰值后,劳动力人口数量连年递减。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力人口从2013年的79,300万人降至2023年的77,216万人,十年间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累计减少2,084万人,中国劳动力人口红利渐失。2014-2024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从51,400元增长至108,000元,十年间制造业平均工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7%,劳动力成本攀升,削弱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优势。2.中国服装产业链因劳动力成本差异加速向东南亚转移。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加速向东南亚转移。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尤其是制衣厂缝纫环节高度依赖人工,而中国纺纱、织布环节自动化水平高于东南亚,使得中国制衣产业加速向东南亚转移这一趋势愈发明显。


头豹研究院 张栩铭,朱嘉悦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