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中药市场行业研究报告
一、政策红利与宏观环境分析
1.1中医药振兴政策解读
1.1.1医保支付改革对中药行业的影响
医保支付改革正成为推动中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政策引擎,尤其在住院与门诊两大场景中展现出差异化激励路径。在住院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体系下,多地已推行针对中医类医疗机构的激励政策。以绍兴市为例,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当地全面推行住院DRG支付中医激励机制,依据中医类医疗机构的“中治率”设置激励系数,鼓励医院提高中医药治疗比例。这一机制有效提升了中药在住院治疗中的使用积极性,避免了因控费压力导致的中药应用萎缩。国家层面亦在2025年10月由国家医保局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15个左右省份或地级市启动试点,遴选如骨伤、肛肠、妇科等具有显著疗效的中医优势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模式。试点期间支付标准不得低于改革前水平,充分保障中医机构利益,预计通过2~3年实践积累经验后向全国推广,标志着中医药价值补偿机制进入系统化重构阶段。
在门诊端,总额预算管理下的费用调控对中药饮片使用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绍兴市政策提出,依据中医类医疗机构门诊中药饮片费用下降幅度调整结余留用比例,形成“节约奖励”机制。该设计既控制总体支出增长,又避免“一刀切”压缩合理用药空间,引导医疗机构优化处方结构而非简单减少中药使用。与此同时,天津市于2024年3月出台政策,规范调整包括清创术在内的多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医保支付标准,并同步更新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强化对中医药服务项目的定价与报销支持。此类地方探索为全国性政策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从医保目录角度看,近年来中药产品纳入医保的比例持续提升,报销范围不断扩大,显著增强了患者可及性。结合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健康意识上升的趋势,政策红利正加速转化为实际市场需求。据《中药OTC行业专题报告》分析,中医药政策落地叠加终端需求旺盛,推动行业实现稳健增长。企业凭借较高自主定价权,在集采背景下仍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