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总量平稳下结构优化
事件:
10月15日人民银行公布9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狭义货币(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贷款方面,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74.33万亿元,同比增长6.5%。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观点:
9月金融数据总量平稳结构优化。9月社融存量增速为8.7%,较8月回落0.1个百分点,但仍延续高位。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42万亿元,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总体有力。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00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对公信贷与零售信贷均表现不佳,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短期贷款成为主要拖累因素。9月末M1与M2增速剪刀差明显收窄,反映出企业资金活化程度提高与经济内生活力改善的积极信号。
社融规模呈现政府债高基数拖累、企业直接融资支撑的特点。表内贷款和政府债仍是支撑社融增长的主要力量,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少增,主要源于去年9月政府债券加速发行的高基数影响。企业直接融资表现亮眼,成为社融重要拉动项。9月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股票融资同比多增,直接融资有效缓解了表内信贷与政府债的收缩压力。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将集中落地,届时将推动委托贷款规模显著上升,对四季度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信贷需求仍处于温和修复阶段。企业端短贷改善、中长贷承压,主要受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持续进行,专项债资金大规模置换平台公司部分存量中长期贷款,以及全球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景气度略有下行等因素导致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谨慎,扩产及投资意愿相对不足的影响。居民端信贷短贷低迷、中长贷企稳,9月居民短贷新增1421亿元,同比少增1279亿元,反映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居民中长期贷款受益于房地产政策优化带来的销售边际改善。
9月M1增速快速上行,M2增速回落。M1同比连续5个月改善,M2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收窄至1.2个百分点,反映资金活性提升,存款定期化有所缓解。M1增速超预期回升源于低基数效应,股市赚钱效应带动居民存款活化,企业预期改善等影响。9月居民存款多增而非银机构存款减少,或与季末理财资金回表有关。财政存款减少反映财政支出力度加大,资金从政府层面流向实体经济。
总体来看,9月金融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社会融资和信贷数据同比少增,但结构优化特征明显,M1增速持续改善预示经济内生活力增强。政府债券仍是社融增长的重要动能,财政政策发力空间充足,预计财政支持力度保持强劲。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释放,四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效果不及预期风险;外部环境恶化与出口下行风险;政府债券发行与财政支撑力度减弱风险;价格低位运行与实际利率偏高风险;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风险;银行资产质量与信贷投放意愿承压风险;金融数据结构性改善持续性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