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行业研究周报:Figure AI发布人形机器人新品,重点关注产业链龙头奥比中光、柯力传感!
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发布新品,助力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Figure AI在官网于10月9日正式发布其第三代人形机器人产品
Figure03,专为其自主研发的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Helix”量身打造,并瞄准家庭场景及规模化应用。在硬件系统方面,该机器人手部系统与传感器全面升级:每根指尖可感知仅约3克的压力,从而可识别“稳固握持”与“即将滑落”状态,提升抓取复杂、不规则或易碎物体的能力。视觉系统也大幅强化:通过帧率提升一倍、延迟缩减四分之一、单镜头视野扩大约60%并加深景深覆盖,配合每只手掌内置广角低延迟摄像头,能够在主摄被遮挡时仍维持近距离视觉反馈。在机体设计上,其外层由柔性织物覆盖、可拆卸清洗,与上一代相比整机质量减少约9%,更适合在家庭环境高效工作。为支撑量产,Figure AI自建“BotQ”专用工厂,首期年产能达1.2万台,并通过模具化制造、零部件简化等方式大幅降低成本。我们认为,Figure AI这款产品代表了应用人形机器人从演示阶段向规模化实际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示范效应具有影响力。
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展品百花齐放沈阳机器人大会,产业链呈现升级与落地加速良好迹象
在10月17日开幕的2025沈阳机器人大会上,共有59个项目完成签约,意向签约金额约43.46亿元人民币,主题为“新质引领发展智造链接未来”。大会采用“2+5+N”项活动模式,包括开幕式、主旨论坛、前沿产品发布、创新技术项目洽谈、机器人产业交流会、应用技术创新论坛等。展会上展出多个代表性展品,包括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22家单位带来的51件展品,涵盖双臂协作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智能无人机,表明“具身智能”正在向工业、服务、医疗等多场景扩展。值得注意的是,沈阳作为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已拥有从研发、制造、应用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条。自2015年首届大会以来,中国自主品牌机器人销量从约2.2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17.7万台。我们认为,快速增长的自主品牌产品销量与逐渐落地的签约项目或预示国内机器人产业或正进入“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发展期,产业生态逐渐成熟,未来可期。
建议关注:
1)奥比中光:国内3D视觉感知龙头,深度绑定微软英伟达。公司现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结构光、iToF、双目、dToF、Lidar以及工业三维测量)的公司,国内服务机器人视觉传感器市占率超过70%。
2)柯力传感:国内应变式传感器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为研制、生产和销售应变式传感器、仪表等元器件。公司在力/力矩传感器已完成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工业臂、协作臂末端的产品系列开发。掌握了结构解耦、算法解耦、高速采样通讯等技术要点,并已给多家国内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研发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