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2025年2月月报:节后理财如何迎接红包行情

股票资讯 阅读:36 2025-02-06 20:33:13 评论:0

  核心观点

  近期理财规模表现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点,尤其是1月份理财规模收缩。传统因季节因素(如存款规模考核等)年底理财规模大幅下行,而来年一月份规模又重返增长轨道;去年12月规模下行幅度低于预期,而25年开年1月份理财规模反而下降,1月末理财产品存量规模29.4万亿元,环比上月略微下降0.2万亿元。

  除传统季节因素外,机构动机和监管政策对银行理财规模乃至运作的扰动在增加。对于“淡季不淡”,我们判断前者核心在于部分理财子尤其是股份行理财子规模冲量,加大了产品让利和旺季营销;而对于“旺季不旺”,更体现在监管近期督促理财加大整改,尤其取消收益平滑、收盘价估值等方法,让理财和公募基金回归同一要求;受相关政策监管影响,近期理财大幅下调了收益报价基准,部分产品下调幅度在10BP至150BP不等。受债券收益率下滑和同业存款收益下调影响,判断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预计将进一步下行,新发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大概率在2025年下降40-50BP至2%以下。通过调整业绩基准,理财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投资者预期,缓解因市场波动带来的赎回压力,但也会短期影响规模增长。

  业绩基准下限下调并不意味着理财公司对高收益资产断舍离;相反这要求理财子更加注重投资策略的优化和创新,以在保持估值稳定性和流动性同时,寻求更高收益机会,具体有两种考量:

  一方面,挖掘固收类资产中有补涨机会的品类,如长久期信用债、金融债。银行理财是信用债第一大配置盘,随着基础利率下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基调下信用利差压缩,信用债也跟随步入“低利率低利差”时代。在此环境下,发行人为锁定较低的长期融资成本,倾向于发行长期限债务;同时投资人在配置需求下转向寻求信用或期限带来的相对利差,这带来了长久期信用债、金融债的补涨机会。尤其在债券市场进入震荡期尤其是短端流动性维持紧平衡后,长期限信用债比价效应提升,配置性价比显现同时流动性也在提升。过去保险、企业年金等产品是长期限信用债的主要配置力量,后续银行理财有望加大相关资产配置。

  另一方面,探索权益及另类资产品种配置,如红利和Reits。为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监管部门要求险资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如要求国有大型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30%投向权益资产;随着险资OCI账户的壮大,红利赛道既是保险资金长期配置的赛道,又是银行理财创设“固收+”产品较好的资产选择方向;同时理财子也在挖掘Reits、pre-Reits等新赛道,如理财子通过战略配售、网下配售等方式参与市场,如交银理财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获配华夏中国交建高速REIT达2亿元、招银理财的“招银理财招睿鑫远基础设施封闭1号增强型固收类理财计划”和光大理财的“阳光红基础设施公募REITs优选1号”均加大了相关资产的探索。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化、政策监管风险。


国信证券 孔祥,陈俊良,王剑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