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系列报告之四:中国碳市场:市场扩容 创新产品激发市场活力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10-22 15:32:37 评论:0
  碳市场建设:已进入扩容发展期。2025年3月2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提出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2025年5月24日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四项具体措施加强碳市场建设。

      全国碳市场:1)交易规模:截至2025年10月20日,累计成交量7.42亿吨,成交额504.61亿元;2)交易特点:临近年度履约期,放量交易;3)交易方式:以大宗交易为主;4)碳配额分配:以免费碳配额为主;4)碳价:2025年碳价有所下跌;6)成效:2023年度配额清缴完成,排放强度大幅下降。

      试点碳市场:1)控排企业数量:广东省最多;2)碳价:除天津外,其他试点碳价均有所下跌;3)交易量/规模:广东省最为活跃。

      试点碳市场创新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1)湖北建立首个省级“电—碳—金融”联动市场  

      背景:控排企业无论是否使用绿电,均按照统一标准计算碳排放量,未将绿电部分进行抵扣。

      2024 年 5 月,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湖北电力交易中心、相关金融机构以及市场主体签署了“电—碳—金融”三个市场协同协议。

      控排企业可获得银行低息贷款来购买绿电,降低履约成本,再进行碳抵扣。绿电市场可扩大交易规模,同时落实了绿电减碳属性,提升绿电市场认可度。银行在落实绿色金融政策的同时也与优质客户达成合作协议。

      2)北京细化配额回购原则,及时调控市场供需  

      背景:碳价波动与供需失衡。2023 年北京碳价从 51 元 / 吨飙升至 142 元 / 吨,市场投机行为加剧。

      2024 年 3 月、10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和回购管理办法》,明确可以通过有偿竞价发放、回购等手段调节市场价格,并完善回购细则。

      3)重庆实现“碳市场—碳抵消—碳普惠”联动机制  

      背景:构建全民低碳生活激励体系,赋能地方碳市场生态价值转化,打造零碳公共机构建设样板。

      2024 年 8 月,重庆生态环境局印发《重庆市“碳惠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建立了重庆“碳惠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体系,搭建了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功能为一体的“碳惠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平台。

      2025年5月,“碳惠通”平台吸引了超370万人的参与,搭建各类居民低碳应用场景超30个,超过208家企事业单位注册平台用户,减排量登记管理约200万吨。

      广州碳交易所: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低碳发展

      1)政策架构:政府主导 + 市场运作 + 公众参与  

      2)广碳所开发5种碳金融产品,其中碳配额回购交易金额和交易量最多  

      3)碳配额:收紧免费碳配额比例

      4)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低碳发展:广碳所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探索广东碳市场与港澳互联互通,建设绿色低碳湾区。

      创新产品:横琴粤澳合作区碳普惠“琴碳星人”  

      小程序通过数据分析个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绿色低碳行为,推出低碳生活场景和激励方式,鼓励个人通过打卡低碳行为获得碳积分,兑换礼品、地铁卡、共享单车券、门票、社区超市抵扣券等。

      比如,广州公交集团推动的 “公共交通电动化” 项目入围 “为地球奋斗奖”,其碳普惠机制通过量化市民公交出行减碳量,发放碳积分兑换地铁卡、共享单车券等。

      风险提示:中国碳市场相关政策推出不及预期、欧盟碳关税等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可持续投资存在风险。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牟瑾瑾/陆灏川/王雪蓉/王胜 日期:2025-10-2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