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回眸与展望(二):资本市场持续赋能 中国科创破浪前行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0-22 21:26:56 评论:0
  平安观点:

      经济背景:“十四五”期间,中国创新加速突破,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总量上,我国知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34%,是GDP全球份额的1.9 倍(截至2022 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稳居全球第二,研发强度升至2.68%,接近OECD 国家平均水平(截至2024 年)。产业上,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2024 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 比重创新高至18%。

      资本市场: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主线,持续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通过差异化的上市板和多元化的上市标准精准服务科技创新企业,2009 年创业板正式启动专注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2019 年科创板开市重点支持“硬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 年北交所开市积极助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5年科创板和创业板进一步支持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二是活跃并购重组,“并购六条”新规明确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实施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和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三是培育壮大耐心资本,积极推动险资与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拓展科技企业资金来源。

      市场表现:资本市场含“科”量提升,新兴产业引领业绩增长。一是从市值结构来看,目前A 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金融地产合计占比,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了集聚效应。二是从融资结构来看,科技制造成为IPO 和再融资的主力军,2025 年9 月底,“十四五”期间全A 首发募资规模合计约1.6 万亿元,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融资占比合计约7 成,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达75%;2025 年新披露121 起重大重组,较2024 年增长13%,按重组竞买方统计,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等行业重组数量较多。三是从公司质量来看,上市公司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2024 年A 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88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一半以上,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接近11.9%,远高于全A 整体水平;并且,“两创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近3 年(2022-2024 年)营收复合增速高于全A 整体水平。四是从耐心资本赋能来看,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累计获批2220 亿元,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九成的科创板和北交所公司、过半数的创业板公司。

      未来展望:“两创板”改革继续推进,“科技叙事”发展可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在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调下,资本市场仍需继续发挥好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力支持壮大新兴产业壮大和培育未来产业。综合国内政策规划和国际经验,后续政策可能在深化“两创板”改革、畅通市场间转板流通机制、持续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探索创新融资模式等维度继续发力。在资本市场继续深化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认为A 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有望进一步强化,越来越多科创企业崛起也将带来市场投资价值提升。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下行超预期;金融监管政策超预期收紧。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魏伟/陈骁/郝思婧 日期:2025-10-2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