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Ⅱ行业深度报告:中国个险渠道三十年——从“人海战术”到价值驱动的转型升级之路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0-22 21:39:31 评论:0

  投资要点

  国内人身险个险渠道已历经30余年发展,可主要分为四大发展阶段。阶段一,个险渠道引入与起步期(1992-2002):1992年友邦保险首次将人身险“代理人”这一新颖的营销模式引入中国市场,1994年平安保险制定了中国第一套代理人制度“基本法”,1995年《保险法》奠定制度基础,首次明确了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和行为准则,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个险渠道在市场启蒙中逐步成为主要销售渠道。阶段二,渠道竞争加剧期(2003-2014):预定利率下调导致普通型人身险对于客户吸引力大幅下降,个险渠道受到拖累。个险渠道与迅速崛起的银保渠道展开激烈竞争,虽面临市场份额波动和人员高流失率的挑战,但凭借其在复杂产品上的优势,最终重回市场增长引擎的核心位置。阶段三,个险业务规模扩张期(2015-2019):随着代理人资格考试的取消,行业进入靠“人海战术”驱动的爆发式增长阶段,代理人数量在2019年达到912万人的历史峰值,个险渠道的市场主导地位得到空前巩固。阶段四,个险渠道清虚转型期(2020-至今):代理人粗放式增长已现疲态,多方问题齐发,叠加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过去靠个险人力快速扩张拉动保费规模增长的发展模式无以为继。新冠疫情加速了个险渠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经过多年的“清虚”调整,保险代理人队伍规模已趋于稳定。截至2024年末,行业代理人人数下降到264万人,较2019年末下滑71.1%,5年时间行业基本已出清近四分之三的人力。各头部险企逐步开展个险转型,多年转型成效已经初显,代理人渠道转型效果继续释放,队伍结构与质态持续改善。

  个险渠道在海外发达市场经历了深度演进,形成了与当地市场高度适配的成熟模式,其发展经验对我国个险渠道转型具有重要借鉴价值。1)美国市场则是独立代理人模式成功的典范,其核心在于“产销分离”的市场生态与代理人作为专业财务顾问的角色定位。独立代理人凭借客观推荐多家公司产品的能力,在年金险等复杂产品销售中占据优势,实现了更高的客户价值与收入。2)欧洲市场呈现出以专业中介为主导的多元化格局,在英国等市场,独立经纪人渠道占据主导;而在德国等国,专属代理人体系更为成熟。3)日本市场则完整演绎了从“人海战术”到“精英化”再到“全渠道融合”的转型全过程。在监管与行业的合力推动下,日本通过“提质减量”重塑了营销员队伍,并积极发展“保险商店”、数字化营销等新兴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当下国内个险渠道依旧存在诸多痛点,专业、科技与服务的三维升级是个险渠道突破方向。1)个险渠道目前虽承压,但具备其他渠道没有的三大核心优势:①与客户互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②个险渠道是串联险企生态的中间枢纽;③个险与险企的联系较银保、经代等渠道更为紧密。2)国内个险渠道可学习日本经验,加速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完善培训体系和改革薪酬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个险队伍。3)科技赋能是此轮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各险企普遍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代理人招募、培训、展业及客户管理全流程,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精准度。4)服务模式的升级是转型的另一大突破口,险企正从单一的产品销售向“保险+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5)我们认为,中国个险渠道短期衰落,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是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积极调整,这将为保险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国内人身险销售渠道将不再依赖于单一渠道,而是多渠道“百花齐放”。

  风险提示: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权益市场波动,新单保费承压。


东吴证券 孙婷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