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专题研究:“十五五”的三条经济线索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0-23 09:16:06 评论:0
  2035 年远景目标“三步走”格局下,“十五五”是我国经济从“量增”向“质变”突围的关键阶段。“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复合年化增速达5.4%,客观上为缓和“十五五”增长压力,推动改革腾挪出空间。

      与此同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要求我国未来增长模式由单一GDP 驱动转向“实际GDP+通胀+汇率”的三元驱动。其资产配置意义在于,通胀和汇率有望推动“股强于债”格局的形成,而新动能市场化价值的逐步兑现,盈利有望接棒估值对价格形成持续支撑。

      由此,不难引出“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长的三条线索。

      线索一: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结构转型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是“十五五”规划的中心目标。

      未来我国加快构建“传统升级—新兴壮大—未来培育”梯度格局: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与绿色化改造;新能源车、光伏等“新三样”打造世界级集群;未来产业持续研发攻关。

      此外,新质生产力并不简单等同于“硬”科技和实物生产部门。“十五五”期间,培育新型服务业将成为工作重心。一方面,服务业是新质生产力落地的关键结合点。另一方面,技术研发和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新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

      从更现实的角度看,未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格局下,实物需求扩张趋缓,政策重心将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倾斜,必然要求一个更具纵深的服务业市场。

      线索二:“反内卷”治理供需失衡

      在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的同时,我国供需出现结构性、局部性失衡的苗头。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质生产力成为“标杆”后,在部分地区“一哄而上”,少数产能跨前、重复布局。

      “反内卷”政策需兼顾短期与长期。短期可通过限产等手段对重点行业进行“示范性”干预,以期取得快速成效;但长期有赖于建立长效机制,“有为政府”的“有所不为”尤其关键。这有赖于以系统性改革,重塑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十五五”规划正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改革契机和窗口。

      线索三:要素市场化改革筑牢根基

      要素市场化改革旨在建立“有效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培育新质生产力与“反内卷”的根本。

      当前我国要素市场存在“双轨制”分割等堵点,部分要素定价、流通不畅。

      要素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助于优化供给,更重要在于释放需求。在“外需”和“投资”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望将成为下一轮增长的基础性逻辑,但潜能背后是典型的“人地钱”难题,亟需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释放。

      风险提示:海外政策的不确定性。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田地/李智能/董德志 日期:2025-10-2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