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趋势难寻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0-23 11:14:14 评论:0
  10 月22 日,股与债,趋势的力量似乎都不算强。股市方面,重要股指跳空低开,打断了过去两日连续的修复行情。

      权益市场缩量回调。万得全A 下跌0.38%,全天成交额1.69 万亿元,较昨日(10 月21 日)缩量2024 亿元。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下跌0.94%和1.41%。南向资金净流入100.18 亿元(港元),其中中国海洋石油净流入14.25 亿元(港元),中芯国际、腾讯控股分别净流入6.42 亿元和3.09 亿元(港元)。

      成交额是当前观察行情的重要指标。今日成交额再度缩量超过2000 亿元,创8 月6 日以来新低。缩量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筹码选择暂不参与。具体到当下,主要是9 月15 日之后进场的筹码,在此时进退两难,卖盘希望市场给出更高的价格,买盘希望跌到更低的位置。观察万得全A 的筹码分布图变化,7-8 月盈利的低位筹码在9 月底开始减少,同时9 月15 日之后高位筹码迅速增加,并在6230 处形成筹码峰。这部分筹码面对9 月中旬以来的大涨大跌并未表态,由此形成缩量震荡的局面。事实上,万得全A 从9 月15 日以来的行情,基本围绕6230 附近波动,与筹码峰的位置吻合。

      往后看,大幅放量,是这部分筹码态度明确的标志。如果大幅放量并且大涨,意味着买盘对“更低点位”的执念松动,甚至可能出现FOMO 行情,且当前的筹码峰有望成为支撑位(此处是大多数筹码的成本线,乐观筹码会将其视为补仓时机)。而如果大幅放量并且大跌,则意味着卖盘认为“更高价格”可能不会再有,进而放弃对高点位的坚守。无论是放量大涨还是大跌,都代表着市场可能出现短暂的趋势行情。

      当前等待放量,是短线博弈的共识所在。而极致的缩量,意味着放量或已不远,因为“暂且观望”的一致理念,很容易被利好或利空打破。尤其是漫长的缩量下跌,在演绎到极致之后,通常会出现大幅反弹,924 行情即是典型案例。而如果行情放量上涨,资金可能会沿“肌肉记忆”流入热门主题,科技&有色相关题材仍可积极参与。

      港股方面,如果选择博弈中长期价值,则需要忍受短期的波动。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AI 产业景气度上升是明确利好,但今年由于外卖大战、外部扰动等因素的压制,行情在9 月以前相对保守,这也是部分资金选择押注港股科技的动力所在。但从短线来看,中美关系趋紧推动恒生科技进入下跌通道,美元走强也形成行情掣肘,配置型资金可能会承受较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控制仓位,多看少动,等待大跌提供的加仓机会。

      债市方面,“双降”愿景虽然美好,但在三季度GDP 表现不俗的背景下,降准降息未能成为市场的一致预期,这也使得昨日的利率下行行情难以持续,随着空头力量回归,今日早盘长端品种普遍回吐宽松交易的浮盈,10年、30 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盘中分别上行1.7bp、2.1bp 至1.77%、2.20%。午后,债市转向交易债基赎回费率新规,部分投资者倾向于定价,债基豁免赎回费用的最短持有期限,将由征求意见稿的6 个月缩短至3 个月,债市做多情绪被再度激活,长端利率在下午2 点左右迎来一轮快下,随后缓慢震荡上行至尾盘。

      回顾债市全天表现,利率债呈现涨跌互现状态,不过各品种、各期限利率的波动幅度多1bp 以内,反映投资者对于未来的方向判断仍较为纠结。相比之下,长久期或低评级的二永债、城投债则表现更优,市场还是倾向于依赖高票息资产来应对迷茫期。

      最近债市定价逻辑频繁轮动,短短三日市场分别定价关税2.0 带来的风险偏好变化、双降预期、监管调整等变量,这也表明债市依旧处于缺乏主心骨的状态,胜率与赔率双低,并不适合做过重仓位的方向选择性交易。

      从结构性机会来看,短期或可关注几个高利差,如增值税利差、国债30 年-10 年利差,国债50 年-30 年利差等。我们倾向于可优先关注10 年国债的税收利差,因为今日25 附息16 成交笔数达到1344 笔,首次超过25 附息11,10 年国债完成活跃券切换,二者利差相应由昨日的7.3bp 收敛至6.3bp,未来随着新券活跃度继续提升,税收利差存在进一步弥合的可能性,相比之下,含税券的博弈价值可能相对较高。

      国内商品市场风格急剧切换,贵金属遭遇历史级回调,“反内卷”品种普遍修复。此前持续领涨的贵金属板块遭遇重挫,伦敦金日内一度暴跌6.3%,创近12 年最大单日跌幅,现货白银一度大跌8.7%,创近4 年最大跌幅,沪金、沪银亦分别收跌3.92%和3.86%。同时,“反内卷”主题品种在资金回流推动下普遍修复,碳酸锂、焦煤领涨,涨幅达1.63%和1.43%,纯碱、氧化铝、焦炭等也录得1%-1.5%的涨幅,而多晶硅、烧碱等基本面偏弱品种依然小幅下跌。

      资金回流至工业品板块。贵金属板块在获利盘集中兑现而大幅回调的背景下,因交易保证金上调,资金仍小幅净流入66 亿元,与价格走势形成明显背离。与此同时,部分资金回流至工业品板块,碳酸锂反弹获超9 亿元资金流入,原油、沪铝、焦煤等品种亦分别吸引5–6 亿元的增量资金。

      今日贵金属板块的剧烈下跌,主要源于前期多头高度拥挤,情绪反转所触发的踩踏。尽管支撑其中长期上涨的核心逻辑尚未逆转,如美联储降息周期预期,但近期部分宏观风险因素边际缓和:中美关系释放缓和信号、伦敦白银逼仓情绪显著降温,共同为获利盘集中兑现提供了契机。本轮深度回调或又为长线配置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入场点,不过短期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可能还需一段时间的震荡消化。

      “反内卷”产业方面,碳酸锂基本面转好,黑色系需求端回暖,而多晶硅仍然承压。碳酸锂领涨,受益于供需格局边际改善,一方面需求端受“金九银十”旺季及年底新能源车购置税退坡预期驱动,抢装行情明确,另一方面枧下窝矿山暂未复产,供给端现货偏紧、库存持续去化,持货商挺价意愿强。黑色系的需求端也出现边际回暖,百年建筑网数据显示,本周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升至春节以来高位,房建项目资金到位率创9 个月新高,提振市场对钢材终端需求的修复预期。相比之下,多晶硅仍承压于过剩格局,硅业分会预计,尽管2025 年国内产量同比下滑27.3%,但相较需求仍略显宽松,全年或累库约2 万吨,基本面制约价格弹性。

      总体来看,今日市场呈现的“冰火两重天”格局,本质上是交易型资金在贵金属的宏观避险逻辑与“反内卷”主题的产业政策预期之间快速切换所致。贵金属在经历踩踏式回调后,短期上涨动能受挫,或进入高位震荡阶段;而“反内卷”相关品种则逐步回归基本面驱动,碳酸锂、黑色系等因供需边际改善获得支撑,多晶硅等过剩品种仍承压,板块内部分化料将持续。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10-2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