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海防范风险的实践与新课题:以变应变 取舍致远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0-23 21:04:22
评论:0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中国企业出海的风险研判,核心在于评估潜在损失规模与发生概率。此前,多起“灰犀牛”事件已敲响警钟:部分拉美国家为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缓解自身财政压力,掀起“资源国有化”浪潮,直接冲击了我国企业在当地的存量资源项目。在此背景下,海外投资保险成为企业对冲此类风险、保障资产安全的可落地工具。
产能转移不应被视为针对关税壁垒的一次性解决方案。以中国光伏企业为例,其曾因欧美“双反”政策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但2024年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后,企业向美国本土、中东及东南亚其他地区重新布局,增加了运营成本。
大众可能认为“以价换量”是打开海外市场的有效路径,但从长期发展视角看,这一策略并不可取。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泰国市场的竞争中,曾通过降价争夺份额,不仅直接压缩了自身利润空间,还可能削弱品牌的中高端定位,导致“低价依赖”的恶性循环。因此,中国企业更应摒弃短期“外卷”思维,通过强化产品力、塑造品牌力构建长期竞争力,这才是立足海外市场的根本路径。
核心假设风险:海外政策与合规层面存在不确定性;市场认知偏差易引发经营风险;汇率波动可能带来汇兑损失;海外运营存在供应链风险。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雪蓉/陆灏川/牟瑾瑾/王胜 日期:2025-10-23
中国企业出海的风险研判,核心在于评估潜在损失规模与发生概率。此前,多起“灰犀牛”事件已敲响警钟:部分拉美国家为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缓解自身财政压力,掀起“资源国有化”浪潮,直接冲击了我国企业在当地的存量资源项目。在此背景下,海外投资保险成为企业对冲此类风险、保障资产安全的可落地工具。
产能转移不应被视为针对关税壁垒的一次性解决方案。以中国光伏企业为例,其曾因欧美“双反”政策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但2024年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后,企业向美国本土、中东及东南亚其他地区重新布局,增加了运营成本。
大众可能认为“以价换量”是打开海外市场的有效路径,但从长期发展视角看,这一策略并不可取。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泰国市场的竞争中,曾通过降价争夺份额,不仅直接压缩了自身利润空间,还可能削弱品牌的中高端定位,导致“低价依赖”的恶性循环。因此,中国企业更应摒弃短期“外卷”思维,通过强化产品力、塑造品牌力构建长期竞争力,这才是立足海外市场的根本路径。
核心假设风险:海外政策与合规层面存在不确定性;市场认知偏差易引发经营风险;汇率波动可能带来汇兑损失;海外运营存在供应链风险。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雪蓉/陆灏川/牟瑾瑾/王胜 日期:2025-10-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