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学习:更加自信 迎接蝶变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0-24 08:53:30 评论:0
  事件描述

      2025 年10 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

      事件评论

      “十五五”规划,是在2035 远景目标的框架下展开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2035 年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五五”是迈向2035 远景目标的第二个五年,从目标到理念,“十五五”都与“十四五”一脉相承。

      从形势分析看,不畏风险,必胜信心更强。相比于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的形势分析部分更为简练,国际形势的分析明显简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会强调“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即便面对外部的不可测风险,但中央的信心更足。全会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必胜信心从何而来?我们认为,缘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持续积极发展生产力,同时完善生产关系。正如全会强调,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

      供给端,产业建设升级为首要任务,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也在提升。参考“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撰写习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或成为“十五五”规划纲要的首要任务,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由“十四五”的第一位后移至第二位。但我们认为,科技的重要性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在上升。从五年规划的主要目标设计来看,“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已经独立成段,排在整体经济目标之后,足以反映党中央对于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增长的重视程度。参考《人民日报》的“钟才文”署名文章,“供给侧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一理念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追求更多科技突破,仍是未来经济建设的主轴之一。

      需求端,培育内需更突出消费,提高普惠民生保障的优先级。在需求侧,我们看到内外需的表述均有积极变化。内需一侧,将“大力提振消费”放到国内大市场建设的第一位。参考《人民日报》的“钟才文”署名文章,服务消费可能成为培育重点。而外需方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篇章顺序从“十四五”的第9 位或提升至“十五五”的第5 位,重要性提升。在内容上,“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成为新亮点,支持新能源车、光伏等优势产业有序走出去或成为“十五五”的政策新变化。此外,“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篇章顺序从“十四五”的第10位或提升至“十五五”的第9 位。强调发展成果共享的“普惠性”或成为未来民生政策的重点,完善社保体系和地产政策或围绕这一大原则不断迭代。而在年内政策部分,政策也特别强调了“加大欠薪整治力度”,反映民生政策的普惠性已经贯彻到了当前政策中。

      期待《建议稿》和《说明》呈现更多细节,但新征程的航向已然清晰。参考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经验,未来一周内,或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稿》)以及习总书记《关于的说明》(简称《说明》)两篇关键文稿发布。《建议稿》或提及更多产业支持政策的具体方向。而《说明》或提供更多党中央对于规划制定的思路与考量,例如,十九届五中全会后的《说明》就提及了“2035 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并解释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但总的来看,结合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公报和“钟才文”署名文章,已经能够看到未来五年“新征程”的明确航向:供给侧聚焦“生产力+创新”,需求侧聚焦“消费+普惠”,宏观政策聚焦“连续性+防风险”等。我们认为,正如“钟才文”署名文章第一篇的标题,未来五年“从全球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经济”还将迎来新的“跨越与蝶变”,而“做多中国资产”的空间将更为广阔。

      风险提示

      1、更多规划细节尚待公布;2、外部环境可能影响政策推行节奏。 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于博/刘承昊 日期:2025-10-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