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点评报告:重根基、强科技、扩内需-二十届四中全会点评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10-24 12:49:28
评论:0
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 年10 月20日至23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五五”目标继续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自立自强重要程度大幅提升
目标继续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自立自强重要程度大幅提升。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表明“十五五”时期将继续在“十四五”基础上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奋斗。在具体目标表述上,相比于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分别提出详细目标,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在“十五五”时期的表述较为简略,提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这其中,“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放在靠前位置,足见其重要性大幅提升,同时强调国家安全更加巩固。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当前外部形势严峻复杂、全球贸易摩擦不断有关。“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在外部形势分析中均提出“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四中全会对于“十五五”形势判断则强调“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
“十五五”战略部署:重根基、强科技、扩内需重根基:注重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与“十四五”规划相比,四中全会将现代产业体系摆在“十五五”战略部署首位,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及“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我们认为,在外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制造业能力作为国家稳定发展和安全保障的“压舱石”,是其摆在更重要位置的原因之一。具体来看,后续政策有望从两个方向切入。一个方向是四中全会延续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的表述,表明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互联网设备等领域相关的产业政策仍值得期待;另一个方向则是按照行业属性划分,即“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与此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按产业分类施策的整体思路一致。
强科技:统筹整体创新效能,全方位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当前大国竞争态势下,科技创新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在我国部分领域科技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的背景下,四中全会强调“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要求“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体举措上,四中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表明“十五五”时期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政策协同性大幅增强。
扩内需:政策延续过去两年重大方向性转变。当前,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公报强调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我们认为,“十五五”时期扩大内需政策方向延续过去两年重大方向性转变,值得注意的有:①一方面,注重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提高消费中长期内生动能。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即通过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团队建设、创业孵化等支持提升个人技能或学历、改善收入和健康水平、提高生活品质、增强协作能力以及鼓励创新等,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消费水平,对应后文提出的“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②另一方面,继续扶持新型消费。四中全会强调“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有望获得政策持续支持。
会议对年内定调积极,积极布局科技自立自强催化下的成长主线会议对年内定调积极。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均在研究中长期重大事项的同时,注重年内经济增长。会议公报对于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强调“坚决实现”,要求“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表明决策层对今年经济增长目标高度重视,如外部形势出现新变化、新挑战,有望适时出台新政策发力对冲,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积极布局科技自立自强催化下的成长主线。四中全会强调全面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可重点把握科技新一轮成长产业景气的投资机会。
本轮产业周期以AI 算力基建为代表,具体可关注泛TMT、算力(CPO/PCB/液冷/光纤)、应用(机器人/游戏/软件)、军工等。
风险提示
对政策解读存在偏差;中美经贸关系再度恶化;市场学习效应超预期。 机构: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郑小霞/张运智 日期:2025-10-2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 年10 月20日至23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五五”目标继续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自立自强重要程度大幅提升
目标继续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自立自强重要程度大幅提升。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表明“十五五”时期将继续在“十四五”基础上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奋斗。在具体目标表述上,相比于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分别提出详细目标,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在“十五五”时期的表述较为简略,提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这其中,“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放在靠前位置,足见其重要性大幅提升,同时强调国家安全更加巩固。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当前外部形势严峻复杂、全球贸易摩擦不断有关。“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在外部形势分析中均提出“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四中全会对于“十五五”形势判断则强调“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
“十五五”战略部署:重根基、强科技、扩内需重根基:注重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与“十四五”规划相比,四中全会将现代产业体系摆在“十五五”战略部署首位,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及“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我们认为,在外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制造业能力作为国家稳定发展和安全保障的“压舱石”,是其摆在更重要位置的原因之一。具体来看,后续政策有望从两个方向切入。一个方向是四中全会延续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的表述,表明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互联网设备等领域相关的产业政策仍值得期待;另一个方向则是按照行业属性划分,即“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与此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按产业分类施策的整体思路一致。
强科技:统筹整体创新效能,全方位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当前大国竞争态势下,科技创新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在我国部分领域科技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的背景下,四中全会强调“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要求“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体举措上,四中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表明“十五五”时期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政策协同性大幅增强。
扩内需:政策延续过去两年重大方向性转变。当前,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公报强调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我们认为,“十五五”时期扩大内需政策方向延续过去两年重大方向性转变,值得注意的有:①一方面,注重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提高消费中长期内生动能。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即通过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团队建设、创业孵化等支持提升个人技能或学历、改善收入和健康水平、提高生活品质、增强协作能力以及鼓励创新等,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消费水平,对应后文提出的“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②另一方面,继续扶持新型消费。四中全会强调“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有望获得政策持续支持。
会议对年内定调积极,积极布局科技自立自强催化下的成长主线会议对年内定调积极。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均在研究中长期重大事项的同时,注重年内经济增长。会议公报对于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强调“坚决实现”,要求“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表明决策层对今年经济增长目标高度重视,如外部形势出现新变化、新挑战,有望适时出台新政策发力对冲,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积极布局科技自立自强催化下的成长主线。四中全会强调全面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可重点把握科技新一轮成长产业景气的投资机会。
本轮产业周期以AI 算力基建为代表,具体可关注泛TMT、算力(CPO/PCB/液冷/光纤)、应用(机器人/游戏/软件)、军工等。
风险提示
对政策解读存在偏差;中美经贸关系再度恶化;市场学习效应超预期。 机构: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郑小霞/张运智 日期:2025-10-2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