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10-24 12:49:28
评论:0
2025 年10 月23 日,新华社发布了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对于市场关心的“十五五”规划,公报里的介绍属于提纲挈领性的。按照惯例,近期大概率会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十五五”规划的建议稿,对“十五五”规划目标、重要工作预计将会有详细介绍和部署。
对比五年前发布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在这次会议上讨论“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目标”),以及近期市场讨论较多的热点,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点学习心得:
第一,相比于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本次会议公报增加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个说法并不陌生,但是在有效需求不足、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高的背景下,重提经济建设中心,对于稳预期、稳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对资本市场来说也是利好。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在本次会议公报里有多处得到体现。比如“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到2035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等。
2026 年作为“十五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预计GDP 增速目标继续定在5%左右的概率比较高,广义财政发力是实现2026 年增长目标的重要路径。
第二,和市场预期的一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各项重点工作中位居前列。尽管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近年中国在新兴科技和传统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彰显了中国产业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加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是中国应对外部变化的底气。
对比十九届五中全会公告,本次会议公告里新增了“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对中国这样的生产型经济体来说,产业结构升级并非一味提高服务业占GDP 比重,近年经济工作思路已经转换到了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从这一定调看,我们认为“反内卷”可能会稳步推进,因为需要平衡好产量和价格。
这次会议公告里没有提到“反内卷”,关注近期将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稿中,对“反内卷”是否有相对明确的部署。
第三,在坚持扩大内需战略过程中,广义财政资金投向从投资向公共消费的转移,预计会稳步推进。
提升消费占GDP 的比重,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跟增加公共投资会挤出私人投资不同,增加公共消费对私人消费有“挤入”效应,即增加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财政投入会促进私人消费。
本次会议公告延续了最近几年提得比较多的“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这一提法,但同时也强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比于投资,消费是个慢变量,稳步推动财政资金投向优化,有助于保持总需求平稳。
据此判断,为实现2026 年5%左右的GDP 增速目标,除了“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外,我们认为对政府主导的重大项目投资也依然有依赖。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节奏不及预期,地缘冲突超预期升级。 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德礼 日期:2025-10-24
对比五年前发布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在这次会议上讨论“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目标”),以及近期市场讨论较多的热点,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点学习心得:
第一,相比于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本次会议公报增加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个说法并不陌生,但是在有效需求不足、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高的背景下,重提经济建设中心,对于稳预期、稳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对资本市场来说也是利好。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在本次会议公报里有多处得到体现。比如“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到2035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等。
2026 年作为“十五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预计GDP 增速目标继续定在5%左右的概率比较高,广义财政发力是实现2026 年增长目标的重要路径。
第二,和市场预期的一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各项重点工作中位居前列。尽管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近年中国在新兴科技和传统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彰显了中国产业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加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是中国应对外部变化的底气。
对比十九届五中全会公告,本次会议公告里新增了“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对中国这样的生产型经济体来说,产业结构升级并非一味提高服务业占GDP 比重,近年经济工作思路已经转换到了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从这一定调看,我们认为“反内卷”可能会稳步推进,因为需要平衡好产量和价格。
这次会议公告里没有提到“反内卷”,关注近期将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稿中,对“反内卷”是否有相对明确的部署。
第三,在坚持扩大内需战略过程中,广义财政资金投向从投资向公共消费的转移,预计会稳步推进。
提升消费占GDP 的比重,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跟增加公共投资会挤出私人投资不同,增加公共消费对私人消费有“挤入”效应,即增加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财政投入会促进私人消费。
本次会议公告延续了最近几年提得比较多的“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这一提法,但同时也强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比于投资,消费是个慢变量,稳步推动财政资金投向优化,有助于保持总需求平稳。
据此判断,为实现2026 年5%左右的GDP 增速目标,除了“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外,我们认为对政府主导的重大项目投资也依然有依赖。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节奏不及预期,地缘冲突超预期升级。 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德礼 日期:2025-10-2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