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进入全面推进和提升期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10-24 18:44:01
评论: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 年10 月20 日至23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五五”时期我国机遇与风险并存。近年来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美国对我国持续打压遏制,我国必须从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准备经受”进入“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状态。公报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公报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从机遇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三个关注点。一是,经济建设依然是“十五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2035 年的目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合理的经济增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支撑。因此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二是,公报提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相较于“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下一阶段目标更注重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推进和提升。三是,公报指出“要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这里对国防实力提升作出了进一步强调和部署,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在要求。
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发展方向。公报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这既是应对全球产业变革、破解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有利于共同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围绕上述方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四大重点任务: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公报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形成 协同效应,将为我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实支撑。当前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安全性势在必行。公报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部署精准回应当前产业链“断链”风险。
以扩大内需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公报关于建设国内市场的内容涵盖了四个方面:一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二是,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这将助力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三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这将进一步推进商品要素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四是,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市场经济和宏观经济治理相辅相成。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统一,既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又通过科学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公报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民生保障作为增强经济后劲的重要支撑,其部署更凸显“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特征。关于民生保障的内容主要涉及到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教育、社保、房地产、健康、人口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公报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放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部分,体现了对住房本质属性的回归,这意味着未来政策层面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同时加快“好房子”建设,进一步激发改善性住房需求。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筑底时间偏长;美国关税政策演化超预期;“反内卷”效果不及预期。 机构: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郭瑞 日期:2025-10-24
“十五五”时期我国机遇与风险并存。近年来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美国对我国持续打压遏制,我国必须从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准备经受”进入“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状态。公报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公报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从机遇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三个关注点。一是,经济建设依然是“十五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2035 年的目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合理的经济增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支撑。因此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二是,公报提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相较于“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下一阶段目标更注重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推进和提升。三是,公报指出“要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这里对国防实力提升作出了进一步强调和部署,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在要求。
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发展方向。公报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这既是应对全球产业变革、破解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有利于共同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围绕上述方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四大重点任务: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公报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形成 协同效应,将为我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实支撑。当前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安全性势在必行。公报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部署精准回应当前产业链“断链”风险。
以扩大内需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公报关于建设国内市场的内容涵盖了四个方面:一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二是,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这将助力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三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这将进一步推进商品要素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四是,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市场经济和宏观经济治理相辅相成。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统一,既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又通过科学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公报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民生保障作为增强经济后劲的重要支撑,其部署更凸显“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特征。关于民生保障的内容主要涉及到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教育、社保、房地产、健康、人口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公报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放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部分,体现了对住房本质属性的回归,这意味着未来政策层面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同时加快“好房子”建设,进一步激发改善性住房需求。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筑底时间偏长;美国关税政策演化超预期;“反内卷”效果不及预期。 机构: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郭瑞 日期:2025-10-2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