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态电池行业调研简报|2025/06:市场洞察: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最新动态追踪
固态电池汽车目前市场表现如何?
半固态电池开始量产装车
在全固态电池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之前,半固态电池是理想的过渡技术解决方案。半固态电池材料体系较液态电池变化较小,工艺设备与液态电池的重合度较高,可继承现有的成熟产业链,正在率先实现产业化落地。中国企业当前大多以半固态方案作为过渡的中间路线,率先实现装车应用进入产业化阶段。目前,中国半固态电池技术先行,其定位更偏向液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过渡的桥梁,通过技术渐进式突破推动行业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方向升级,为后续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全固态电池尚处于研发阶段,有望逐步实现量产。
当下固态电池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多种技术路线的并存与探索。预计全球主流车企的固态电池装车时间集中在2026-2030年,2027年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时间节点。部分车企公布了自身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其中,最激进的日产将于2025年启动试生产、2028年量产;丰田则携手日本能源公司出光兴产,宣布将于2027年至2028年启动固态电池生产;奔驰则将量产目标定于2030年;大众利用旗下电池公司PowerCo与美国全固态电池开发商QuantumScape合作,引入固态电池技术。目前来看,固态电池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产业化和商业化仍面临技术瓶颈、成本高昂、产业链不完善等多重挑战。
政策推动下的全固态电池产业加速。
2020年10月,国务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首次将固态电池明确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加速其研发与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性。2023年1月,由工信部等六部门携手制定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又进一步细化了对固态电池标准体系研究的强化要求。2025年相关部门推出《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为技术研发、产品认证和市场应用提供了统一的衡量标尺。一方面,企业可依据标准明确技术路线,优化材料开发和工艺设计;另一方面,检测机构能够通过标准化测试方法,快速判定产品类别,降低市场推广成本。在市场层面,可有效杜绝“伪全固态”产品混淆视听,维护消费者权益与行业秩序。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倒逼效应,部分依赖“半固态”概念炒作的企业面临严峻的转型压力。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