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解读:以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发展之基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0-24 22:40:19
评论:0
事件:2025 年10 月23 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会后发布会议公报。
立足于2035 年目标,“十五五”则是承前启后、乘势而上的关键五年。此次会议公报是对后续“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总依据和总遵循。流程上,参照过去经验,预计下周将会发布“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和《说明》,对政策主题进行更具体的部署和梳理。随后数月决策层将密集展开调研讨论,形成《纲要草案》,至2026 年两会,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后,正式对外发布“十五五”规划《纲要》。
积极主动,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之姿应对复杂环境。此次会议直言“十五五”时期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此判断下政策态度更加积极主动,要求“实变应变求变”,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之姿应对不确定性。也是基于以上形势判断,下一个五年规划在延续“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之下,再次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写入五年规划中,这是此次会议公报区别于上届会议公报的关键变化,这也意味着,尽管未设立具体的经济增速定量目标,在更为明确的经济增长导向下,“十五五”期间的政策安排也将锚定2035 年“翻一番”等目标,隐含经济增速目标将不低于4.5%-5%。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报中,直接明确“科技自立自强”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之一,这也是对当下发展与安全时代主题的呼应。
经济着力点在于实体经济,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部署方面,此次会议公报中,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至战略任务首位,一是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方向上“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具体要求是“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强国目标上新增“航天强国” 、“交通强国”;二是也强调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也指向产业升级是全局性、完整性的。
“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科技创新,紧随首位任务之后,是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支撑。此次公报更加强调“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要求“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体现出对科技自主能力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具体产业方向上,结合10 月24 日新闻发布会上的内容,新兴支柱产业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未来产业指向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数字经济建设强调人工智能方向。
强调“国内大循环”,内需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关于内需,本次会议强调“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经济循环方面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相比“十四五”强调双循环,内需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此外,本次会议强调平衡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两对关系,提出“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预计“十五五”期间内需政策将更加倾向于消费和民生领域。
其他方面,需要关注的细节有:1)“对外开放”主题顺序更靠前,从第九位提高到第五位,强调 “扩大制度性开放”和“扩大自主开放”; 2)“区域发展”主题中新增“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3)房地产方面,置于民生主题之下,强调“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表明 “十五五”期间地产领域将以城市更新、完善住房保障、好房子建设等作为抓手。
A 股新一轮慢牛行情将延续,把握“大科技”中长期主线。对于资本市场,本轮A 股在政策转向和科技催化下已完成“熊牛”转换,从指数点位、资金入市进程、大类资产比价等指标看,本轮行情仅行至中段。往上看,当前盈利处于周期磨底阶段,供给侧“反内卷”与需求侧“扩内需”工作同时推进,有望提高物价回升和盈利改善的可预见性;另一方面,当前科技行业的景气预期在逐步强化,A 股“科技叙事”逻辑将撬动权益估值的上行空间。向下看,稳市机制建设和投资者回报制度完善是本轮行情区别于以往的最大特征,也是本轮A 股走高走长、底部不断抬升的制度基石。结合未来五年发展规划,首推“大科技”中长期主线,AI 算力和应用、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产业链、固态电池、储能、航空航天等)、新材料、未来产业主题等;另外,关注中国优势产业的出海机会,如创新药、储能、新能源车、机械设备等。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摩擦导致经济超预期下滑,海外流动性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全球资产波动加剧等。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立峰/冯逸华 日期:2025-10-24
立足于2035 年目标,“十五五”则是承前启后、乘势而上的关键五年。此次会议公报是对后续“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总依据和总遵循。流程上,参照过去经验,预计下周将会发布“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和《说明》,对政策主题进行更具体的部署和梳理。随后数月决策层将密集展开调研讨论,形成《纲要草案》,至2026 年两会,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后,正式对外发布“十五五”规划《纲要》。
积极主动,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之姿应对复杂环境。此次会议直言“十五五”时期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此判断下政策态度更加积极主动,要求“实变应变求变”,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之姿应对不确定性。也是基于以上形势判断,下一个五年规划在延续“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之下,再次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写入五年规划中,这是此次会议公报区别于上届会议公报的关键变化,这也意味着,尽管未设立具体的经济增速定量目标,在更为明确的经济增长导向下,“十五五”期间的政策安排也将锚定2035 年“翻一番”等目标,隐含经济增速目标将不低于4.5%-5%。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报中,直接明确“科技自立自强”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之一,这也是对当下发展与安全时代主题的呼应。
经济着力点在于实体经济,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部署方面,此次会议公报中,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至战略任务首位,一是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方向上“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具体要求是“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强国目标上新增“航天强国” 、“交通强国”;二是也强调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也指向产业升级是全局性、完整性的。
“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科技创新,紧随首位任务之后,是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支撑。此次公报更加强调“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要求“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体现出对科技自主能力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具体产业方向上,结合10 月24 日新闻发布会上的内容,新兴支柱产业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未来产业指向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数字经济建设强调人工智能方向。
强调“国内大循环”,内需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关于内需,本次会议强调“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经济循环方面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相比“十四五”强调双循环,内需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此外,本次会议强调平衡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两对关系,提出“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预计“十五五”期间内需政策将更加倾向于消费和民生领域。
其他方面,需要关注的细节有:1)“对外开放”主题顺序更靠前,从第九位提高到第五位,强调 “扩大制度性开放”和“扩大自主开放”; 2)“区域发展”主题中新增“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3)房地产方面,置于民生主题之下,强调“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表明 “十五五”期间地产领域将以城市更新、完善住房保障、好房子建设等作为抓手。
A 股新一轮慢牛行情将延续,把握“大科技”中长期主线。对于资本市场,本轮A 股在政策转向和科技催化下已完成“熊牛”转换,从指数点位、资金入市进程、大类资产比价等指标看,本轮行情仅行至中段。往上看,当前盈利处于周期磨底阶段,供给侧“反内卷”与需求侧“扩内需”工作同时推进,有望提高物价回升和盈利改善的可预见性;另一方面,当前科技行业的景气预期在逐步强化,A 股“科技叙事”逻辑将撬动权益估值的上行空间。向下看,稳市机制建设和投资者回报制度完善是本轮行情区别于以往的最大特征,也是本轮A 股走高走长、底部不断抬升的制度基石。结合未来五年发展规划,首推“大科技”中长期主线,AI 算力和应用、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产业链、固态电池、储能、航空航天等)、新材料、未来产业主题等;另外,关注中国优势产业的出海机会,如创新药、储能、新能源车、机械设备等。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摩擦导致经济超预期下滑,海外流动性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全球资产波动加剧等。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立峰/冯逸华 日期:2025-10-2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