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四中全会解读:供给与需求并重 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迈向中等发达国家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10-25 20:19:48 评论:0
  “十五五”增量政策基本符合我们此前预测,超出市场主流预期

      会议将经济建设置于中心地位,以科技引领产业升级为主线,供给侧与需求侧政策并重,并加强民生保障,同时强调宏观调控实效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展现务实转型的政策基调

      利好A/H 股:有望增强企业盈利预期,提振市场风险偏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板块仍将是中长期投资主线

      事件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本次会议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定下主线基调,基本符合我们此前预测,增量政策超出市场主流预期

      主基调更加务实,更加严肃地明确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经济建设重回中心。会议对宏观判断偏谨慎,并明确增加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并将其放在靠前的位置,删掉了"统筹发展和安全"。这表明,北京的政策导向回归到实用主义,而非空洞的政治语言。与此前市场预期“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或“政治>经济”的基调不同。

      产业升级更为紧迫,经济转型目标明确具体,核心指向科技自立自强。"十五五"规划将产业升级置于首要任务,并明确聚焦于"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大方向。政策已明确转向,不再依赖房地产、基建投资和低成本出口等传统增长模式。规划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航天产业被新增为重点方向,而绿色发展的优先级明显后移。

      需求侧政策重要性显著提升,并更加注重民生保障体系的配套建设。此前市场预期政策可能局限于产业供给侧,而对消费等需求支持不足。但会议明确提出扩大内需。同时,民生保障排序与表述力度远超预期,具体体现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三个层面,为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奠定制度基础。

      宏观调控强调有效性,防止资金空转。表述改为"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我们认为,这种表述旨在强调宏观调控的落地实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尊重市场机制。

      对外开放重要性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从第9 位跃升至第5 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局势中仍然拥抱国际市场。

      增量政策超预期,利好A 股和港股

      短期层面,"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后续配套的增量政策将保证今年全年5%的经济增速。长期层面,保留了"到2035 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提法。我们测算,未来10 年所需的实际GDP复合增速高达4.22-5.25%。政策导向展现出向务实路线的回归,突出科技引领与新兴产业在经济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对A 股与港股市场而言,有望增强企业盈利预期,提振市场风险偏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板块仍将是中长期投资主线,具体体现在与之相关的头部互联网平台、高端制造业、新型电力设备等方向等。

      事件: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分析:

      本次会议提纲挈领地为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下了主线基调,基本符合我们此前在季度策略报告中的预期,但超出市场主流预期。

      1、在主基调上,本次会议更加务实,明确了世界局势的变化,直指发展中的挑战与问题,并更加凸显“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当时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认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可能是周期性挑战。而本次会议明确提到处于“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宏观判断偏谨慎。

      “十五五”期间将面临来自内外部的长期压力,呼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总基调之后,明确增加了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并将其放在靠前的位置。删掉了五年前提到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凸显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此前有市场预期认为,在当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主基调可能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

      而此次会议不仅打消了这种疑虑,并更加严肃、直白地明确了发展中面临的痛点。这表明,北京的政策导向回归到实用主义,而非空洞的政治语言。

      2、产业升级在当前阶段显得更为紧迫,经济转型目标进一步明确和具体,核心指向科技自立自强。实体经济是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十五五”规划将产业升级置于首要任务,其战略重要性较“十四五”显著提升,并在实施路径上明确聚焦于“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大方向。从经济结构导向来看,政策已明确转向,不再依赖房地产、基建投资和低成本出口等传统增长模式。房地产相关内容仅被置于“民生福祉”部分简要提及,而未列入产业或区域协调发展议题,表明市场不应对传统经济领域再现大规模刺激政策抱有期待。同时,规划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航天产业被新增为重点方向,而“能源革命”表述被删除,绿色发展的优先级也明显后移(从“十四五”的第5 位降至第10 位)。在关键词频次上,“科技”一词出现10 次,与上一规划基本持平;“生态”提及次数则从11 次大幅降至3 次,进一步印证了政策焦点的转移。在科技创新方面,除强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外,也明确突出了对人才体系与教育支撑的重视。

      3、需求侧政策在“十五五”规划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在强调扩大内需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民生保障体系的配套建设。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不同,本次规划并未局限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是明确提出多项需求侧的支持措施,体现出政策的全面性与协同性。在需求侧方向中,“大力提升消费”被再次突出强调,“消费”与“投资”的词频也明显增加(分别从1 次上升至4 次、2 次上升至5 次)。值得注意的是,规划首次提出“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反映出政策思路从单纯扩大投资向“物”“人”并重的转变。民生保障在规划中的排序与表述力度远超市场预期,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1)就业优先:明确“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将就业提升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任务;2)收入分配:强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预示着“共同富裕”导向下,二次分配将成为未来五年的政策重点;3)社会保障: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对低收入群体和流动人口的社会安全网覆盖。

      上述民生举措与扩大内需战略形成有效呼应,通过增强居民预期收入和安全感,为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奠定制度基础。

      4、强调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防止资金空转。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表述中,删除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为“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有解读可能认为,这是弱化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暗示未来的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政府干预(有形的手),而非市场机制(无形的手)。而我们认为,这种表述旨在强调宏观调控的落地和实效,而非转向计划经济。今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相当有限。M1/M2 和社融的高增,与经济的通缩形成了背离。未来,随着政策更加强调对实际需求的拉动作用,资金空转现象有望缓解。同时,“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提法,相比前次会议,更加尊重市场。

      5、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提升。 相较于过去“十四五”规划的提法,“十五五”更加强调拥抱开放,尤其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之下。

      结论:增量政策超预期,利好A 股和港股

      本次四中全会的增量政策定调,超过市场预期。 机构: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研究员:宁铂/郭书音 日期:2025-10-2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