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角度看四中全会公报(一):注重释放更大规模需求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0-26 08:08:39
评论:0
研究结论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为“十五五”拉开序幕,在科技引领、东升西降的叙事已经从愿景逐步成为现实的当下,中长期政策的基调较以往更为昂扬自信,近两年格外亮眼的科技主线,在“十五五”目标中被置于非常靠前的位置(“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同时,注重挖掘国内需求的潜力,也是这种自信的体现之一。
需求的潜力首先来自供需市场化匹配(“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相比十九届五中全会,本次公报没有再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相比供给侧改革的“减法”,当下对“新”给予更多期待。在过去几年中,从淄博烧烤、“苏超”,到无人机、智能家居,居民需求领域并不缺乏热点,但往往需要优质、新奇供给作为加持,而与此同时,居民养老、托育、旅游的需求也同样哺育了相当一部分供给。展望后续,对于科技消费品等商品消费、文旅等服务消费来说,供需的良性互动有望为经济增长和居民获得感带来更多增量。
而在制度的角度,“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这一表态的坚定程度强于市场前期预期,这背后逻辑在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利于将小需求汇集为大需求,从而促使生产要素(资本、人才、数据等)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这一提法也表明近期“反内卷”、促进公平竞争等做法不是短期事件,而是着眼于构建长效机制,未来看点一是地方政府行为转变(如税收洼地、产业补贴的整治),二是打造不同类型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规则,重点打通土地、资本、技术等流通渠道。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报提到“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其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新增(相比十九届五中全会),表明制度与机制改善同样被作为增长的来源。
需求不仅限于产业、城镇,更来自对农村、农民的呵护,“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是本次公报的亮点之一,结合近期发布的《农村公路条例》(对不符合标准农村公路应升级改造),农村的建设需求既为投资带来增量,也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基础所在。
而针对全民,普惠(“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将成为下一阶段政策的特点,这是“投资于人”的导向所决定的。即使土地财政式微导致各地普遍存在较以往更大的财政压力,为民生兜底的机制也会相应强化,我们判断未来的可能性包括强化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完善城乡养老保险等制度、完善基本医疗、失业保险等体系、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更多保障,等等。
对需求的挖掘也需要建立在社会治理的基础上,虽然十九届五中全会曾经出现的“维护社会稳定”在本次公告中没有出现,但对社会治理与社会氛围提出 “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等表述,实际上要求更高,目的是追求活力与秩序的统一,不仅防范风险,还要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治理。
综合来看,尽管实物工作量依然重要(“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在段落上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各个事项优先级第一),但对需求培育、人民幸福、社会治理赋予了更高的权重,这是中长期政策更具信心、更追求增长质量的体现,将在未来长期演绎。考虑到需求类政策与居民体感相关性更高,从这个角度看,投资者信心也将伴随着这种变化而进一步抬升。
风险提示
未来几年关税与贸易产生新变数导致外需波动大于预期的风险;
“反内卷”下相关产业格局发生变化导致投资下行超预期的风险;
科技发展冲击劳动力市场部分岗位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至奕/孙金霞/孙国翔 日期:2025-10-25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为“十五五”拉开序幕,在科技引领、东升西降的叙事已经从愿景逐步成为现实的当下,中长期政策的基调较以往更为昂扬自信,近两年格外亮眼的科技主线,在“十五五”目标中被置于非常靠前的位置(“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同时,注重挖掘国内需求的潜力,也是这种自信的体现之一。
需求的潜力首先来自供需市场化匹配(“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相比十九届五中全会,本次公报没有再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相比供给侧改革的“减法”,当下对“新”给予更多期待。在过去几年中,从淄博烧烤、“苏超”,到无人机、智能家居,居民需求领域并不缺乏热点,但往往需要优质、新奇供给作为加持,而与此同时,居民养老、托育、旅游的需求也同样哺育了相当一部分供给。展望后续,对于科技消费品等商品消费、文旅等服务消费来说,供需的良性互动有望为经济增长和居民获得感带来更多增量。
而在制度的角度,“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这一表态的坚定程度强于市场前期预期,这背后逻辑在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利于将小需求汇集为大需求,从而促使生产要素(资本、人才、数据等)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这一提法也表明近期“反内卷”、促进公平竞争等做法不是短期事件,而是着眼于构建长效机制,未来看点一是地方政府行为转变(如税收洼地、产业补贴的整治),二是打造不同类型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规则,重点打通土地、资本、技术等流通渠道。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报提到“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其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新增(相比十九届五中全会),表明制度与机制改善同样被作为增长的来源。
需求不仅限于产业、城镇,更来自对农村、农民的呵护,“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是本次公报的亮点之一,结合近期发布的《农村公路条例》(对不符合标准农村公路应升级改造),农村的建设需求既为投资带来增量,也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基础所在。
而针对全民,普惠(“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将成为下一阶段政策的特点,这是“投资于人”的导向所决定的。即使土地财政式微导致各地普遍存在较以往更大的财政压力,为民生兜底的机制也会相应强化,我们判断未来的可能性包括强化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完善城乡养老保险等制度、完善基本医疗、失业保险等体系、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更多保障,等等。
对需求的挖掘也需要建立在社会治理的基础上,虽然十九届五中全会曾经出现的“维护社会稳定”在本次公告中没有出现,但对社会治理与社会氛围提出 “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等表述,实际上要求更高,目的是追求活力与秩序的统一,不仅防范风险,还要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治理。
综合来看,尽管实物工作量依然重要(“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在段落上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各个事项优先级第一),但对需求培育、人民幸福、社会治理赋予了更高的权重,这是中长期政策更具信心、更追求增长质量的体现,将在未来长期演绎。考虑到需求类政策与居民体感相关性更高,从这个角度看,投资者信心也将伴随着这种变化而进一步抬升。
风险提示
未来几年关税与贸易产生新变数导致外需波动大于预期的风险;
“反内卷”下相关产业格局发生变化导致投资下行超预期的风险;
科技发展冲击劳动力市场部分岗位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至奕/孙金霞/孙国翔 日期:2025-10-2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