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周报: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落后产能有望加速退出
事件:
2025年10月,为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加快推进存量产能减量提质、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促进市场供需平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21〕46号)(下称“2021年版”)进行了修订,研究形成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
点评:
《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收紧产能置换。(1)置换比例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凸出减量置换理念。《征求意见稿》统一要求各省(区、市)炼铁、炼钢产能置换比例不低于1.5:1,仅对2021年6月1日后兼并重组的新取得合规产能给予1.25:1优惠,等量置换情形大大收缩,仅限特定工艺/情形。而2021年版则为重点区域1.5:1,其他地区1.25:1。(2)设定跨省置换限制,重点区域禁止产能转入。《征求意见稿》提出“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总量,严禁从非重点区域向重点区域转移钢铁产能,严禁不同重点区域间转移钢铁产能。”即任何形式的钢铁产能(通过新建、扩建、置换等)均不得由非重点区流入重点区或在不同重点区之间流转。(3)设产能置换最终时限,24个月后将禁止非同一企业的置换。《征求意见稿》提出自实施起2年内允许不同企业(集团)间置换,期满后仅支持同一集团一级法人内部整合,以及整体性实质性兼并重组。整体上,本次《征求意见稿》在时间、比例、区域方面均提高了要求,更严格的推动全国性减量置换,体现了遏制产能炒作,推动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政策导向。
针对过去产能置换中出现的问题,《征求意见稿》针对性完善了监管政策。(1)要求所置换产能必须一次性使用,堵住因单项产能反复拆分带来的总量反弹乱象。《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炼铁、炼钢产能须与冶炼设备严格一一对应,不能将冶炼设备和产能分离,同一冶炼设备的炼铁、炼钢产能只能一次性用于同一项目使用。在2021年版方案中,允许拆分至多2家受让企业。(2)产能置换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建设,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发改委在办理项目环评、排污许可证、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等相关手续时,同步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置换比例与产能置换比例相同),由产能转入地统筹压减现有指标,为新建项目腾出置换空间。(3)严格项目备案、开工时限,过期撤销产能置换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对2024年8月23日之前已经公告的产能置换方案,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24个月内须完成项目备案、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环评,且正式开工建设。超出时限的,将被撤销原产能置换方案。该举措或有效防止企业恶意囤积产能置换指标等现象,倒逼项目和产能退出同步高效推进。(4)强化监督管理,新增省级验收程序、年度自查、联合惩戒。《征求意见稿》明确,项目建成投产前,建设项目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产能置换项目验收。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按年度开展钢铁产能置换项目执行情况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于每年12月31日前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钢铁产能置换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并导致不良社会影响的企业、设计咨询单位等,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征求意见稿》更新产能治理思路,推动存量产能减量提质,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更加有序。《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反内卷”背景下出台,成为推动行业走出无序竞争、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创新产能治理思路、推进存量产能减量提质、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强调结构调整与绿色低碳发展。《征求意见稿》对产能置换标准、区域流动、置换时限等措施全面升级,严堵在过去产能置换中出现的指标拆分、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漏洞,推进优胜劣汰和结构优化。在国家“稳增长”及“反内卷”政策背景下,我们预计,随着本次《征求意见稿》的逐步落地,有望为钢铁行业塑造更加有序的竞争格局,存量产能减量提质或持续释放行业利润修复潜力,优质龙头企业有望受益,行业板块配置价值或显著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未来钢铁行业产业格局有望稳中趋好,叠加当前部分公司已经处于价值低估区域,现阶段仍具结构性投资机遇,尤其是拥有较高毛利率水平的优特钢企业和成本管控力度强、具备规模效应的龙头钢企,未来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维持行业“看好”评级。建议关注:1)设备先进性高、环保水平优的区域性龙头企业首钢股份、华菱钢铁、新钢股份、山东钢铁、南钢股份、柳钢股份、沙钢股份、三钢闽光等;2)布局整合重组、具备优异成长性的宝钢股份、马钢股份、鞍钢股份等;3)受益新一轮能源周期的优特钢企业久立特材、方大特钢、中信特钢、常宝股份、抚顺特钢、武进不锈等;4)具备突出竞争优势的高壁垒上游原料供应企业首钢资源、河钢资源、方大炭素等。
风险因素:地产进一步下行;钢铁冶炼技术发生重大革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进程滞后;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钢材出口面临目的国关税壁垒。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