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权益周报:柳暗待花明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0-26 19:57:07
评论:0
回顾:趋势难寻
10 月20-24 日,类权益市场缩量上涨。截至2025 年10 月24日,万得全A 收盘价为6320.41,较10 月17 日上涨3.47%;中证转债同期上涨1.47%,转债估值有所拉伸。
缩量是本周市场的核心矛盾。10 月23 日,万得全A 成交额下降至1.66 万亿元。缩量行情往往难以形成趋势,导致博弈难度上升。同时,主题的吸引力下降,资金逐渐从主题指数ETF净流出。此外,板块轮动再次提速,轮动强度来到2010 年以来97%分位数,指向缩量状态下,板块难以形成合力。
策略:控制波动,静待行情明朗
历史经验表明,极致的缩量,意味着放量或已不远,因为“暂且观望”的一致理念很容易被打破。从2019 年以来的10 个缩量案例来看,市场通常缩量50-70%时(平均值59.91%),趋势将再度明朗。带入本轮行情,从3.20 万亿元缩量至1.66 万亿元,缩量幅度接近50%的乐观情况,但与60%的平均情况和70%的悲观情况相比还有距离,意味着行情仍有缩量空间。
另一方面,结构风险仍然存在。10 月24 日,成交集中度指标为43.66%,接近历史偏高经验值45%;股价偏高的个股占比为16.61%,高于历史偏高经验值15%,意味着市场对上涨逻辑的要求仍然较高,关注十五五规划全文和中美缓和的可能。
在行情仍有缩量空间&结构风险仍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大红利仓位熨平波动。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题材或将迎来更好的买点。从2005 年以来万得科技大类指数的平均表现来看,当其在1-10 月相较于万得全A 超额收益超过10%时,在11-12月同样明显占优,意味着科技趋势仍然不容小觑。
转债方面,低价转债进入低波状态,高价转债则在重要会议落地之后,重新展现出进攻特性。同时,转债ETF 也延续上周五的净申购状态,需求边际回暖。当然,后续仍需观察当市场回调时,转债ETF 是否会继续迎来资金流入,成为“抄底”的工具,从而对转债短期需求强度进行确认。
此外,时隔一个多月,转债终于迎来久违的新券上市,但价位结构也毫无悬念的没有给投资者舒适的参与机会。不仅如此,即使是上市时间相对较长的次新券品种,估值同样处在非常高企的位置,即使前期正股波动较大,转债价格也主要是被动回调,估值压缩程度相当有限。考虑到新券标的迟早要进入转股期,后续强赎压力依然需要注意,且近期转债强赎博弈难度较高,很难形成有效预期。
风险提示
权益市场风格加速轮动;转债市场规则出现超预期调整等。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田乐蒙/肖金川/董远 日期:2025-10-26
10 月20-24 日,类权益市场缩量上涨。截至2025 年10 月24日,万得全A 收盘价为6320.41,较10 月17 日上涨3.47%;中证转债同期上涨1.47%,转债估值有所拉伸。
缩量是本周市场的核心矛盾。10 月23 日,万得全A 成交额下降至1.66 万亿元。缩量行情往往难以形成趋势,导致博弈难度上升。同时,主题的吸引力下降,资金逐渐从主题指数ETF净流出。此外,板块轮动再次提速,轮动强度来到2010 年以来97%分位数,指向缩量状态下,板块难以形成合力。
策略:控制波动,静待行情明朗
历史经验表明,极致的缩量,意味着放量或已不远,因为“暂且观望”的一致理念很容易被打破。从2019 年以来的10 个缩量案例来看,市场通常缩量50-70%时(平均值59.91%),趋势将再度明朗。带入本轮行情,从3.20 万亿元缩量至1.66 万亿元,缩量幅度接近50%的乐观情况,但与60%的平均情况和70%的悲观情况相比还有距离,意味着行情仍有缩量空间。
另一方面,结构风险仍然存在。10 月24 日,成交集中度指标为43.66%,接近历史偏高经验值45%;股价偏高的个股占比为16.61%,高于历史偏高经验值15%,意味着市场对上涨逻辑的要求仍然较高,关注十五五规划全文和中美缓和的可能。
在行情仍有缩量空间&结构风险仍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大红利仓位熨平波动。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题材或将迎来更好的买点。从2005 年以来万得科技大类指数的平均表现来看,当其在1-10 月相较于万得全A 超额收益超过10%时,在11-12月同样明显占优,意味着科技趋势仍然不容小觑。
转债方面,低价转债进入低波状态,高价转债则在重要会议落地之后,重新展现出进攻特性。同时,转债ETF 也延续上周五的净申购状态,需求边际回暖。当然,后续仍需观察当市场回调时,转债ETF 是否会继续迎来资金流入,成为“抄底”的工具,从而对转债短期需求强度进行确认。
此外,时隔一个多月,转债终于迎来久违的新券上市,但价位结构也毫无悬念的没有给投资者舒适的参与机会。不仅如此,即使是上市时间相对较长的次新券品种,估值同样处在非常高企的位置,即使前期正股波动较大,转债价格也主要是被动回调,估值压缩程度相当有限。考虑到新券标的迟早要进入转股期,后续强赎压力依然需要注意,且近期转债强赎博弈难度较高,很难形成有效预期。
风险提示
权益市场风格加速轮动;转债市场规则出现超预期调整等。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田乐蒙/肖金川/董远 日期:2025-10-2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