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行业研究周报:OpenAI推出ChatGPT Atlas,重视端侧AI流量入口价值
端侧AI:端侧AI产业链加速升温,终端智能化与算力融合推动生态全面演进,2026年有望迎来端侧AI大年,重点看好供应链机会;同时建议重点关注立讯精密等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在算力侧的产品突破和在端侧AI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苹果将推动国行版AI功能上线,iPhone17系列销量走势良好,股价于10月21日达到3.89万亿美元新高,看好新一轮产品创新周期及果链表现;雷鸟创新正式推出Air4系列AR眼睛,消费级AR行业或将迎来全民体验的新阶段;Meta智能眼镜热销带动扩产,AI眼镜有望成为消费者下一代核心终端设备;OPEN AI推出ChatGPT Atlas,或将开发一系列端侧AI新设备并于26年底-27年发布,看好其销量和相关供应链有望深度受益。
苹果将推动国行版AI功能上线,iPhone17系列销量走势良好,股价于10月21日达到3.89万亿美元新高,看好新一轮产品创新周期及果链表现。2025年10月18日库克表示: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正在努力进入中国市场,据彭博社消息,苹果打算在iOS26.1或者iOS26.2系统中开放国行苹果智能AI功能,合作伙伴为阿里巴巴和百度。2025年10月13日晚,苹果CEO蒂姆·库克在抖音Apple Store直播间亲自宣布,国行版iPhone Air将于10月17日(周五)上午9点开启预购,10月22日(周三)正式发售。2025年10月15日晚,苹果正式发布M5芯片,这款采用第三代3nm工艺打造的处理器在AI运算、图形性能及能效方面均实现重大提升。伴随着M5芯片发布,搭载其的首批新品同步登场,苹果CEO蒂姆・库克宣布全新14英寸MacBook Pro、iPad Pro发布,两款新品均首发搭载M5芯片,将在10月17日上午9点接受预购,并在10月22日发售。10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北京会见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双方就苹果公司在华业务发展、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合作等议题进行交流。库克感谢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苹果公司在华发展的支持,表示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进一步提高对华合作层次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彭博社10月5日称苹果公司正调整其智能眼镜产品路线图,计划于2026年发布、2027年发售首款Apple Glass,将会和Meta Ray-Ban智能眼镜直接竞争。此外,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透露,苹果正筹划十年来最大规模领导层换届,库克或转任董事长,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John Ternus被视为最有力接班人,其硬件与AI背景契合苹果新一轮技术革新方向。
雷鸟创新于10月23日正式推出第四代口袋电视「雷鸟Air4系列」AR眼镜,消费级AR行业或将迎来全民体验的新阶段。雷鸟Air4系列是雷鸟创新将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转化为大众消费产品的又一关键里程碑。雷鸟创新联合全球领先的画质芯片公司Pixelworks,打造了全球首颗AR画质芯片「Vision4000」,还是全球首个支持B&O调音的AR眼镜,将高端体验带到大众消费市场,彻底打破“前沿AR技术高价”的行业惯性,随着Air4系列等新品上市,消费级AR行业或将迎来全民体验的新阶段。
Meta AI眼镜热销带动扩产,看好端侧AI特别是META供应链或有超预期表现。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Luxottica)在7月底发布的最新财报中显示,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两倍。若继续延续这一增长趋势,Rayban Meta2025年全年出货量或可达近400-500万副。2025年6月20日,依视路陆逊梯卡和Meta两家公司联合推出了新款产品Oakley Meta HSTN版本。相比于Rayban Meta版本,该产品定位更为精准,产品续航时间大幅增加,拍照像素也提升到了3K。2025年7月12日,HSTN限量版本正式开售;8月19日,6个普通款式也均已全面开售。Meta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在Threads上发表文章称,Meta Ray-Ban Display智能眼镜在全国各地的线下零售店几乎全部售罄,11月之前的试戴预约也几乎全部排满。博斯沃思表示,目前这款产品的市场反应强于预期,公司正在努力跟进。并且补货即将到来,本月将增加一倍的销售点数量,从而保证供货量。根据IDC数据,智能眼镜品类在2025年的出货量将增长247.5%,整个市场的硬件出货量到2029年将达到431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1.8%。其中,Meta在相关市场占据60.6%的市场份额,为产品市场表现提供有力支撑。
OPEN AI推出ChatGPT Atlas,持续重视流量入口的布局,或将开发一系列端侧AI新设备并于26年底-27年发布,重点看好消费电子的产业链机会。10月21日凌晨,OpenAI宣布推出人工智能浏览器ChatGPT Atlas并正式在全球macOS平台上线。所有用户都可下载并体验基础版,不过代理模式将在初期仅对Plus与Pro付费用户开放。另外,Windows、iOS与Android版本也正在开发中,预计将在不久后全面铺开。OpenAI此次发布的ChatGPT Atlas并非简单的“浏览器+ChatGPT”组合,而是对整个网页浏览体验的重新构想。此外,Open AI正在开发的硬件设备包括一款“无显示屏的智能音箱”,另外公司也考虑过开发眼镜、录音笔和“可佩戴别针”。首批设备发布的目标节点为2026年末或2027年初。立讯精密:引领端侧AI产品创新,同时取得AI互联方案突破,端云同步受益。立讯精密在本届光博会展出了云雀2代智能全彩AR眼镜、与东南大学、南京平行视界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PVG单绿AR眼镜、以及与华曦达成合作的智能家庭陪护机器人,多方面展示了立讯精密AR领域的龙头地位。立讯技术携以光电产品为核心的数据中心互连整体方案亮相光博会,展示多项先进产品及技术成果,包括CPO(共封装光互连),1.6T光模块和LPO/LRO低功耗方案,CPC(共封装铜互连),1.6T DAC/ACC/AEC以及液冷冷板I/O方案等,看好消费电子龙头深度受益AI通信产业链。云侧AI:看好推理侧供需共进及存储产业链。
2025年OCP全球峰会以“引领AI的未来”为主题,看好AI基础设施向高效能与开放协同演进。大会推出由英伟达、博通、AMD等主导的ESUN项目,推动AI集群互联标准化,打破专有协议垄断;(1)谷歌、Meta、微软发布“Mount Diablo”±400VDC侧挂式供电方案,支持1MW级机架功率,标志数据中心迈向高压直流化与模块化;(2)英伟达发布《800VDC Architecture》白皮书,提出“AI工厂”愿景,构建800VDC供电与NVLink Fusion互联生态;(3)纬颖、纬创及Frore Systems展示新一代液冷与3D打印冷板技术,以提升散热效率与能效表现。开放计算正引领数据中心技术向更开放、更高速、更高效的方向演进。
OpenAI开发者大会发布4大更新,看好AI-Native硬件创新的发展:(1)Apps SDK:实现与外部应用的无缝集成,推动ChatGPT向“操作系统级入口”演进,让应用开发者直接接入他们的平台,目前Canva,Figma,Expedia等网站已经上线,未来可汗学院等11家公司也将接入ChatGPT;(2)AgentKit:支持可视化拖拽构建智能体,用户无需编程即可快速搭建并评估智能体,让个人开发者和企业都能轻松构建自动化工具;(3)Codex全面可用:可通过语音指令和绘制的计划创建程序匹配应用程序,零代码打造应用,企业开发效率显著提升,新增功能包括:Slack集成,Codex SDK,企业控制;(4)API全面升级:GPT-5Pro、gpt-realtime-mini与Sora2API同步上线,GPT-5Pro可用于更重度的推理任务,GPT-realtime-mini是专门针对低延迟语音交互打造的轻量级实时语音模型,Sora2是新一代视频生成工具,支持音视频同步、各种特效以及开放的开发者API。
OpenAI推出ChatGPT Pulse,持续看好AI在下游应用场景的潜力。ChatGPT Pulse预览版于2025年9月25日推出,率先向移动端Pro用户
开放。Pulse可根据聊天记录、反馈及日历等关联应用主动开展研究并以主题卡片呈现个性化更新,用户可通过反馈不断定制和优化内容。但仍处于预览阶段并存在准确性局限。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过会,国产全功能GPU商业化进程加速,看好AI芯片自主可控产业链机遇。摩尔线程于10月10日首发上市获通过,拟募资80亿元投入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等研发项目。作为稀缺的国产全功能GPU企业,其基于自研MUSA架构实现单芯片支持AI计算与图形渲染,产品线覆盖智算、图形及边缘计算SOC,商业化势头强劲,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02亿元并已超前三年总和,毛利率显著改善至69.14%。此次上市将助力其加速核心技术攻关与生态构建,推动国产GPU自主可控进程,为AI算力产业链注入新动力。
建议关注:消费电子零组件&组装:工业富联、蓝思科技、鹏鼎控股、立讯精密、闻泰科技、领益智造、博硕科技、舜宇光学科技(港股)、高伟电子(港股)、东山精密、欣旺达(与电新组联合覆盖)、环旭电子、比亚迪电子(港股);
消费电子材料:创新新材(与机械、金属材料联合覆盖)、思泉新材、中石科技、福蓉科技、世华科技;
连接器及线束厂商:鼎通科技、立讯精密、华丰科技、中航光电(与军工组联合覆盖)、博威合金;线束:沃尔核材、新亚电子、兆龙互连、金信诺、电连技术;
被动元件:洁美科技、国瓷材料;MLCC:三环集团、风华高科、达利凯普;电感:顺络电子、麦捷科技、铂科新材(金属材料组覆盖);晶振:泰晶科技、惠伦晶体;
面板:京东方、TCL科技、彩虹股份、深天马A、联得装备(与机械组联合覆盖)、精测电子、奥来德(与机械、化工联合覆盖)、鼎龙股份(与基础化工组联合覆盖)、莱特光电(化工组覆盖)、清溢光电、菲利华、深科达、颀中科技、汇成股份、新相微、天德钰、韦尔股份、中颖电子、易天股份;
CCL&铜箔&PCB:胜宏科技、鹏鼎控股、沪电股份、生益电子、南亚新材、深南电路、建滔积层板、生益科技、金安国纪、华正新材、方邦股份、深南电路、兴森科技、景旺电子;
消费电子自动化设备:科瑞技术、智立方、思林杰、大族激光、赛腾股份、杰普特、华兴源创、博杰股份、凌云光、精测电子;
品牌消费电子:传音控股、漫步者、安克创新(与家电组联合覆盖)、小米集团(港股)(与海外、汽车联合覆盖);折叠屏产业链: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精研科技、统联精密、科森股份、凯盛科技(与建筑建材组联合覆盖)、长信科技、长阳科技、汇顶科技。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创新力度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冲突风险;消费电子产业链外移影响国内厂商份额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