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策略周报:风格再均衡 寻找新主线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0-26 21:55:08 评论:0
  警报阶段性解除

      我们此前在报告中提出,“双节”后中美市场回调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全球金融资产扩张了到历史高位(突破均值+两倍标准差),这一金融泡沫在此前美国服务业滑坡的经济状态下较为脆弱,一旦遭遇突发风险时市场容易回调。而本周,这一深层次原因和两个风险因素都有所缓解:(1)本周六标普全球PMI 公布美国10 月服务业PMI 初值和制造业PMI 初值均超预期且高于50 荣枯线,缓解了对衰退的担忧;(2)市场对美国区域性银行坏账的担忧缓解,从美国高收益债券的信用利差来看,本次事件导致的向上变动幅度远远小于2020 年以来几次信用危机时期水平,并且信用利差已经在本周下跌至接近事件发生前的低位水平;(3)中美贸易谈判也不断在释放良好信号,本周末中美谈判代表团将在马来西亚开启新一轮的贸易磋商,两国领导人将在月底的韩国APEC 峰会上会面。

      风格再均衡的信号

      本周,过去两周回调较多的领域获得修复,尤其是TMT 板块,但其内部的交易逻辑已经有明显的扩散和切换:不再是受到海外AI 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板块(光模块、PCB)一枝独秀,而是扩散到国产算力(GPU)、软硬件自主可控(半导体设备、信创产业)和景气回升的消费电子上。同时,景气度较高的周期(石油石化)和制造(电力设备、机械设备)也有所表现,一些龙头红利股的收盘价创出新高(红利100 指数中的中国神华、农业银行、宇通客车、南京高科)。

      这种风格再均衡的背后是:成长和价值之间的估值和成交额分化到达极限,但是系统性的基本面的驱动还未发生转换,于是市场进入风格均衡阶段,各领域开始寻找自身的变化。

      关注未来可能造就共识的变化

      首先值得关注的依然是中期维度最具备确定性的全球制造业修复,这将带来两方面的机会:一是实物消耗的扩张。本周五晚公布的美国CPI 及消费者信心数据低于预期,为降息周期的延续提供了基础,这将为海外的投资创造更好的环境并带来实物消耗的扩张,中国对关键资源的掌控和依托于资源的优势产能获得价值重估。二是中国优势产业在全球制造业发展中利用好“卖铲人”的身份变现,当前全球无论是传统或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触碰了电力的瓶颈,中国恰好在电力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具备足够的优势,投资的机会从来不局限于发展迅速的单一产业:类比新能源建设后期,行情也扩散到“新老能源共生”下的煤炭、石油石化,在2022 年后因为估值和行业格局更优,后者呈现出了更好的投资机会。在解决电力瓶颈的能力以外,高端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名片”,有望伴随海外振兴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的周期进一步打开市场份额。其次,《公报》中“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本身指明了走出通缩的路径,而进一步的是出口的优势,是否会从资金与贸易流动的角度,帮助中国走出CPI 和PPI 的负增长区间,作为顺差国,当有更多的出口收入通过结汇的方式转化为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时,国内物价下行的压力多会出现缓解,9 月结汇率大幅上行,为国内物价企稳提供了动力。参考过去10 年中两轮物价企稳的经验:通胀来源和内需龙头往往有超额收益。

      寻找机会,为牛市换挡

      我们一直强调,服务业向下带来风险,而制造业向上带来机会。当下,风险短期解除可以更多聚集机会。全球制造业的复苏驱动并不统一,但是方向正走向一致(美国得益于AI 的外溢,欧洲来自于周期性和财政政策的转变,新兴市场则是资金回流与产能重建的长期趋势),降息周期可能让上述因素同频。我们的推荐顺序因上述变化而略有调整:

      第一,海外降息后制造业活动修复与投资加速的实物资产:上游资源(铜、铝、油、锂),实物资产的补库需求或将恢复,关注油运;第二,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卖铲人”,优势产业在海外的变现:资本品(工程机械、重卡、锂电、风电设备)、国防军工;第三,国内价格企稳,内需回升下的煤炭,食品饮料,航空。

      风险提示

      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海外经济大幅下行。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牟一凌/王况炜 日期:2025-10-2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