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简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逐步兑现,宏观审慎管理持续完善
投资要点:
事件:2025金融街论坛举行,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发表主题演讲。
央行恢复买卖国债初步兑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立场。2024年Q4专项债发行力度较大,为缓解供应端压力,央行10-12月累计净买入7000亿元国债。2025年Q1央行出于防范利率快速下行风险的目的,暂停买卖国债。本次重启时机较为成熟,表现在四个方面:内需方面物价指数持续偏弱,需求改善仍需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环境;外部方面,美国就业放缓、通胀压力可控,美联储在9月已经降息25bps基础上,10-12月连续降息预期可能性较大;汇率方面,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幅度缓解;债市方面,市场在区间震荡行情中稳健运行。由于央行买卖国债本身具有基础货币投放的功能,因此,本次重启可以理解为继5月降息之后,对宽松货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市场反应预计更理性。方向上来看,这对债市情绪会产生积极影响,27日债市尾盘已有积极反应。不过,后续市场表现可能很难达到2024年Q4的债牛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2024年Q4银行、保险等配置型资金对长久期国债需求旺盛,央行购债成为利率快速下行的最后一块拼图,而当前股市的良好表现明显缓解了资产荒,需求可能明显不及彼时;另一方面,目前尚无迹象表明11-12月政府债供给压力明显上升,出于维护市场稳定的目的,央行的操作策略或更成熟,以避免引发市场的单边预期;再者,市场流动性持续保持充裕的状态,对债市的推动作用逐步钝化。当前宏观基本面仍对债市有利,不过,AI浪潮下市场风险偏好早已转向,股债跷跷板效应对债市的压制也较为明显,这种背景下,债市震荡行情预计延续。央行于9月、10月中长期流动性净投放规模分别达到6000、7000亿元预计本次恢复买卖国债对流动性仍有改善效果,短期内进一步宽松预期或有所降温。在债市震荡行情下,Q4中小银行投资收益面临较大的基数压力,但息差压力与中间业务收入改善将有所缓解,预计整体业绩压力有限。
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人民银行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完善并强化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持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不断健全协同高效的宏观审慎管理治理机制。近年来,人民银行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房地产金融风险、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针对金融市场,将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全面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构建将增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在银行业资产质量仍面临一定压力的背景下,有利于缓解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
投资建议:规模增长方面,年内信贷增速逐步放缓,Q4新型政策性工具或对信贷产生较好的撬动效果。政策利率总体上对息差较为友好,预计2025年息差下行压力将明显小于2024年。现阶段银行业零售资产风险拐点有待进一步确认,但参照此前制造业、对公房地产业不良周期的演进路径,预计整体资产质量依然稳定。Q3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银行板块调整明显,当前板块股息优势再度体现,建议关注板块修复机会。
风险提示:制造业贷款、经营性贷款风险快速上升;债市大幅调整导致中小银行投资收益明显承压。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