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研究系列(3):《建议》明晰资本市场中长期建设方向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10-29 10:56:59 评论: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 年10 月20 日至23 日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10 月28 日《建议》稿1全文发布,《建议》站位高且系统全面,明确中长期我国战略意图及政府工作重点。从资本市场角度,我们简评如下: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了这一时期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五五”则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建议》结合“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提出十五五期间“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等。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安全屏障巩固”等目标,体现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我国发展将更加重视科技与安全。远景目标方面,“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十五五”规划建议分领域部署了“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结合总书记关于《建设》的说明2,我们认为从资本市场角度,值得关注的重点包括:

      “十五五”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作出部署。1)“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顺序前移,放在首要任务位置,并强调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相比“十四五”,“十五五”规划建议进一步细化了对传统产业发展的要求,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继续强调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新增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具体包括“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产业。2)《建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科技创新的推动,“十五五”更重突破和实效,一方面更加强调“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明确提出“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另一方面,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同时,“十五五”提出“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3)在绿色转型方面,“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  式,从“十四五”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到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举措更全面、目标更刚性。

      “十五五”突出做强国内大循环,坚持扩内需、惠民生、促消费;同时,提出拓展国际循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当前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对于具体的举措上,《建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统筹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十五五”对于消费的提振思路更加向需求端倾斜。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提出“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高质量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建设。”同时,《建议》提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我国消费市场的扩容升级面临长短期双重约束,其中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完善空间,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社会福利保障欠缺,是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十五五”规划建议丰富了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应对老龄化、优化生育养育等)、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发展新模式、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建设“好房子”、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内容。拓展国际循环方面,“十五五”规划建议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顺序提前,强调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十五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国预计仍将以高水平开放为战略抓手,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夯实了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方向。在政策定调上更加积极,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尤其是在财政政策方面,提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同时,为匹配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目标,“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健全预期管理机制,优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在资本市场方面,“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我们认为结合去年发布的新“国九条”及三中全会精神,“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在融资端、投资端、质量端的改革有望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能力和作用有望进一步提升。

      “十五五”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议》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原则,“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强化底线思维”。“十五五”规划建议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围绕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科学的规划体系有助于国家战略实施,也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长期逻辑塑造。“十五五”规划建议既同“十四五”规划理念和思路保持连续性,又准确把握未来5 年我国发展趋势,提出切合实际、且具有前瞻性的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有利于保持国家战略连续性稳定性。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合理且清晰的国家发展规划体系,有助于实现“政策预期→资本配置→市场生态”的闭环联动,助力我国资本市场长期投资逻辑的塑造。

      中国资本市场有望呈现“长期”、“稳进”趋势。我们在近期发布的《“十五五”投资蓝图初探》中梳理了历次五年规划期间资本市场表现。从历史表现看,1)市场整体表现方面,2001 年“十五”计划至今,各五年规划整体呈现涨多跌少、底部及指数中枢抬升、波动性下降、韧性增强的特征;2)市场表现影响因素方面,五年规划期间市场表现与基本面情况相关,政策加码也助力带动信心改善;3)节奏方面,部分五年规划期间市场行情演绎呈现“首尾较强”特征,可能意味着五年规划初期中长期政策改革预期升温、五年规划末期目标接近达成对市场表现有支撑效果;4)事件效应方面,五年规划建议发布前后市场平均表现偏积极,可能与五年规划政策预期有关;5)行业表现方面,历次五年规划着重发展部署的行业多有较为出色的表现,且这一相关性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仍在继续增强。结合此次发布  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以及当前市场所处的经济、政策、市场环境,我们认为“十五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有望呈现“长期”、“稳进”趋势。基于以下条件:1)我国政府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在“十五五”及 2035 年远景目标实现过程中有望发挥更为重要作用;2)全球货币体系重塑过程中,中国资产重估可能仍在初期阶段(《货币秩序重构下的资产变局》);3)当前A股具备基本面的支撑,结合我国大市场环境、大长全产业链、工程师红利、及政策红利,代表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尤其新质生产力的相关领域有望实现长足发展;4)各项指标显示当前A股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并未高估。

      行业与配置层面,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和近年部分产业政策文件的发展规划,我们认为“十五五”期间可重点关注数字科技、空间经济、高端制造、内需消费、生物科技等领域。其中,现代化产业体系及高端制造方面,我们认为具身智能、航空航天科技新质新域装备、固态电池、氢能和核聚变能等或是重要方向。数字科技方面,我们认为“人工智能+”(AI+硬件,如AIDC产业链、端侧AI等;软件应用,如Agent、多模态和垂直行业落地等方向;产业链自主化,如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基础软件等)、6G、量子科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或是重要方向。空间经济方面,我们认为低空经济(飞行器制造、空管基建、无人机物流、eVTOL载人等)、航空航天(卫星互联网等)、深海科技(水下特种装备、深海资源开发、海底数据中心产业链等)或是重要方向。生物科技方面,我们认为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或是重要方向。内需消费方面,我们认为新消费(IP潮玩、黄金珠宝、户外运动、奶茶咖啡、宠物、美妆等)、商品消费提质升级(智慧科技消费)、服务消费扩容增量(文旅体育休闲)或是重要方向。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伊真真/杜文欣/李求索 日期:2025-10-2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