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十五五”规划点评:明确科技产业“十五五”期间重点地位,国产化替代有望加速

股票资讯 阅读:6 2025-10-30 09:03:17 评论:0

  事件:

  北京时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北京举行,会议公报于10月23日发布,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点评: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此次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了科技产业在“十五五”期间的重点地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部署,重点归纳为: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四是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其中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提到: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同时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十五五”规划有望加速半导体全产业链突破的关键阶段。在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署下,聚力开发新的模型算法、高端算力芯片,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根基是“十五五”期间发展的主要目标。在过去政策与资本双重驱动下,国产芯片整体国产化率由2021年10%到2024年提高至18%,其中AI芯片2024年中国品牌渗透率约30%。在外部限制以及“十五五”明确规划的指引下,国产CPU、GPU、模拟芯片、存储芯片、车规芯片等领域的替代需求空前迫切,看好国产芯片加速突破,国产化提升空间巨大。

  国产设备与材料进程有望迎来加速期。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取决于设备能力。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持续加剧,半导体设备作为中国主要的“卡脖子环节”,仍处于国产替代的黄金期。目前在28nm及以上领域,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部分刻蚀、清洗环节已推进至先进制程节点,国产化率达80%以上。而在14nm工艺上,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也实现了50%以上的覆盖,国产化率可能达到了20%以上。目前在14nm以下,国产化率仍较低,仅为10%左右。半导体制造是“设备+材料”协同发力的过程,半导体材料同样定义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能力边界。2024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由日本企业占据显著份额,达到52%,继续引领行业格局。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但半导体材料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硅片、光刻胶、高纯化学品等领域依赖进口,本土企业仍处于正在加速突破的进程中。长期来看,在政策的指引下,随着国产设备与材料厂商技术与服务的不断成熟,设备与材料国产化比例逐年提升,国产设备与材料厂商有望受益,国产化率增长有望加速。

  投资建议:“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应对科技革命加速、大国AI博弈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关键阶段,国产CPU、GPU、模拟芯片、存储芯片、车规芯片等领域的替代需求空前迫切,看好国产芯片加速突破,国产化提升空间巨大。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共同定义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能力边界,在政策的指引下,国产化率有望加速,受益标的:(1)AI芯片:寒武纪、海光信息等;(1)模拟芯片:圣邦股份、思瑞浦、希荻微等;(2)存储芯片:兆易创新等;(3)晶圆制造:中芯国际、华虹公司;(4)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5)半导体材料:推荐江丰电子、沪硅产业。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政策进一步变化的风险;国产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东兴证券 刘航,李科融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