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系列研究之一:未来五年十大宏观趋势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0-30 10:35:21
评论:0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综合考量国内外环境形势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我们认为未来5 年有望呈现如下十大宏观趋势:
趋势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走向“两超多极”。中美继续维持“高集中度”的经济地位,同时保持“有限挂钩”的经贸合作。南亚、中东、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等“全球南方”正在快速追赶,并有望孕育新的多极主体。欧洲、日本等传统“多强”国家仍面临诸多政治经济问题,弱化其参与全球事务的能力。
趋势二:全球货币体系加速重塑。欧元区、亚太区域以及金砖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区域性货币结算体系,为“去美元化”做积极应对。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为去美元化和多中心货币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将进一步弱化美元的垄断性优势。金融市场也在为这一趋势积极分散风险,许多投资者正在重新思考持有美元资产的比例。
趋势三:中国持续为全球经济贡献最大增量。中国经济体量庞大,即便经济增速放缓至4%—5%区间之内,仍可能贡献全球经济的最多增量。经济结构调整与内需驱动增强,将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贡献更具韧性。与此同时,产业链外溢与跨国需求联动的乘数效应,也会提高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水平。
趋势四:中国经济结构实现“全面换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助力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再创新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预计2030 年该比例有望跃升至45%左右。“十五五”中期,与“精神消费”密切相关的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预计将超过商品消费,从而实现消费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硬投资”增速将持续放缓,“投资于人”有望接棒“投资于物”成为扩大有效需求的关键力量。
趋势五:政策规划目标从追求“产业升级”到“产业领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对于“产业”、“制造业”、“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正逐步增强。中国相关产业或将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完备产业链优势,催动本身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潜力。通过有效的产能迭代、产能保全、产能储备策略及其实施成效,有望奠定中国未来实现大部分产业领先的基础。
趋势六:区域发展格局从“雁阵模式”到“多核协同”。国家将加力支持主要经济增长极发展并更好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主要经济增长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有望在现有51.2%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至53%左右,与此同时“硬联通”与“软连接”的逐步完善将助力“多核”之间深化协同。
趋势七:“股权财政”逐步取代“土地财政”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主流模式。
未来一段时期“股权财政”领域一系列新的做法和模式有望持续涌现,推动产业组织和经济发展展示出新的特征和形态。金融市场深化改革、完整金融投资链条、专业化人才积累等诸多有利因素,将助推“股权财政”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进一步引发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趋势八:人口老龄化加剧但新生人口下行趋势趋缓。“十五五”时期,我国老龄化或将加速深化,劳动力的结构性约束有所增强。出生人口下降势头趋缓,人口极端下滑阶段有望结束。人口红利逐步由数量向质量转化,人口结构重塑将成为经济韧性与竞争力重估的关键变量。
趋势九:居民房产从“投资品”转为“消费品”。房价下跌打破房产长期升值预期,“低租金收益+高资本增值”模式难以为继,房产投资回报出现弱化。“十五五”期间,房价收入比下行趋势预计仍将延续,房价收入比将继续受到收入等基本面因素的制约,从而进一步巩固住房“以居住为本”的属性。随着投机预期退潮,住房正更多地被视为耐用消费品,购房决策日益取决于房屋的实际效用、居住品质以及折旧等因素。
趋势十:资本市场成为家庭财富增长的重要途径。“十五五”时期预计我国将处在低通胀、低利率与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金融环境之中,政府与企业的债务负担相对可控,财政与金融政策更好协调发力。资本市场的功能重塑也将为财富结构转型提供坚实支撑,推动资本市场从“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和“财富市场”转型,并深刻改变社会分配与创新机制,推动中国家庭财富结构从房地产主导,向以股票、债券和基金等金融资产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主导转型。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改革进程不及预期、政策传导与落实不畅 机构: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强/薛威/谭诗吟/戴琨/何明洋/卢柯源 日期:2025-10-30
趋势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走向“两超多极”。中美继续维持“高集中度”的经济地位,同时保持“有限挂钩”的经贸合作。南亚、中东、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等“全球南方”正在快速追赶,并有望孕育新的多极主体。欧洲、日本等传统“多强”国家仍面临诸多政治经济问题,弱化其参与全球事务的能力。
趋势二:全球货币体系加速重塑。欧元区、亚太区域以及金砖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区域性货币结算体系,为“去美元化”做积极应对。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为去美元化和多中心货币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将进一步弱化美元的垄断性优势。金融市场也在为这一趋势积极分散风险,许多投资者正在重新思考持有美元资产的比例。
趋势三:中国持续为全球经济贡献最大增量。中国经济体量庞大,即便经济增速放缓至4%—5%区间之内,仍可能贡献全球经济的最多增量。经济结构调整与内需驱动增强,将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贡献更具韧性。与此同时,产业链外溢与跨国需求联动的乘数效应,也会提高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水平。
趋势四:中国经济结构实现“全面换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助力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再创新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预计2030 年该比例有望跃升至45%左右。“十五五”中期,与“精神消费”密切相关的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预计将超过商品消费,从而实现消费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硬投资”增速将持续放缓,“投资于人”有望接棒“投资于物”成为扩大有效需求的关键力量。
趋势五:政策规划目标从追求“产业升级”到“产业领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对于“产业”、“制造业”、“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正逐步增强。中国相关产业或将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完备产业链优势,催动本身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潜力。通过有效的产能迭代、产能保全、产能储备策略及其实施成效,有望奠定中国未来实现大部分产业领先的基础。
趋势六:区域发展格局从“雁阵模式”到“多核协同”。国家将加力支持主要经济增长极发展并更好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主要经济增长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有望在现有51.2%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至53%左右,与此同时“硬联通”与“软连接”的逐步完善将助力“多核”之间深化协同。
趋势七:“股权财政”逐步取代“土地财政”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主流模式。
未来一段时期“股权财政”领域一系列新的做法和模式有望持续涌现,推动产业组织和经济发展展示出新的特征和形态。金融市场深化改革、完整金融投资链条、专业化人才积累等诸多有利因素,将助推“股权财政”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进一步引发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趋势八:人口老龄化加剧但新生人口下行趋势趋缓。“十五五”时期,我国老龄化或将加速深化,劳动力的结构性约束有所增强。出生人口下降势头趋缓,人口极端下滑阶段有望结束。人口红利逐步由数量向质量转化,人口结构重塑将成为经济韧性与竞争力重估的关键变量。
趋势九:居民房产从“投资品”转为“消费品”。房价下跌打破房产长期升值预期,“低租金收益+高资本增值”模式难以为继,房产投资回报出现弱化。“十五五”期间,房价收入比下行趋势预计仍将延续,房价收入比将继续受到收入等基本面因素的制约,从而进一步巩固住房“以居住为本”的属性。随着投机预期退潮,住房正更多地被视为耐用消费品,购房决策日益取决于房屋的实际效用、居住品质以及折旧等因素。
趋势十:资本市场成为家庭财富增长的重要途径。“十五五”时期预计我国将处在低通胀、低利率与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金融环境之中,政府与企业的债务负担相对可控,财政与金融政策更好协调发力。资本市场的功能重塑也将为财富结构转型提供坚实支撑,推动资本市场从“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和“财富市场”转型,并深刻改变社会分配与创新机制,推动中国家庭财富结构从房地产主导,向以股票、债券和基金等金融资产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主导转型。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改革进程不及预期、政策传导与落实不畅 机构: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强/薛威/谭诗吟/戴琨/何明洋/卢柯源 日期:2025-10-3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