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研究系列(二):科技自立自强-学习“十五五”规划建议的产业指引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0-30 12:32:35
评论:0
事项:
2025 年10 月20 日至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该文件于2025 年10 月28 日对外发布。
平安观点:
总体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①阶段定位:“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力的关键期,要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②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等;其中,总量层面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突出做强国内大循环;产业层面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更重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发展和安全层面注重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应对未来“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复杂形势。③政策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④金融地产: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产业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列在战略任务首位,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部署四项重点任务。
结合《建议》提出的一系列产业规划,提示重点把握四条产业发展线索:
产业线索一:重视“硬科技”,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10 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建议》明确提及的产业有: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产业线索二:重视先进制造业,并发展与其匹配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基建。
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目标,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巩固优势制造业全球领先地位是重要方向。
一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或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二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初步估计未来5 年会新增10 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三是进一步支持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匹配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基建设施。
产业线索三:重视做强国内大循环,大力提振消费,适度超前投资新基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十五五”时期,做强国内大循环是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的关键,具体关注三个维度:一是大力提振消费,“十五五”时期特别强调将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在一起,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拓展入境消费,发展银发经济。二是扩大有效投资,关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加力建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等。三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整体有望推动相关产业预期改善。
产业线索四:重视能源资源安全,关注战略矿产资源、新型能源体系、海洋开发利用。《建议》明确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储备;加强网络、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生态、核、太空、深海、极地、低空等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重点关注:一是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二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三是推进海洋能源资源和海域海岛开发利用,巩固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市场展望:政策信号进一步明确支持信心提升,长期把握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在资本市场映射的投资机遇。建议重点关注四条主线:一是以科技自主可控与AI+为代表的科技成长风格(TMT、医药生物等行业),关注未来产业的爆发潜力(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6G 等前沿领域);二是先进制造板块(国防军工、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关键技术攻破有望带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先进材料等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壮大,“反内卷”推进则有助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优势制造业进一步做优做强;三是政策支持的内需消费优质资产(新消费、服务消费、入境消费等);四是受益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护以及“反内卷”的资源品板块(有色金属、煤炭等传统周期行业)。
风险提示:1)国内政策落地低于预期;2)国内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3)海外政策及地缘风险扰动超预期。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魏伟/陈骁/郝思婧/靳旭媛 日期:2025-10-30
2025 年10 月20 日至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该文件于2025 年10 月28 日对外发布。
平安观点:
总体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①阶段定位:“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力的关键期,要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②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等;其中,总量层面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突出做强国内大循环;产业层面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更重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发展和安全层面注重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应对未来“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复杂形势。③政策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④金融地产: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产业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列在战略任务首位,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部署四项重点任务。
结合《建议》提出的一系列产业规划,提示重点把握四条产业发展线索:
产业线索一:重视“硬科技”,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10 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建议》明确提及的产业有: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产业线索二:重视先进制造业,并发展与其匹配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基建。
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目标,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巩固优势制造业全球领先地位是重要方向。
一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或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二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初步估计未来5 年会新增10 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三是进一步支持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匹配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基建设施。
产业线索三:重视做强国内大循环,大力提振消费,适度超前投资新基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十五五”时期,做强国内大循环是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的关键,具体关注三个维度:一是大力提振消费,“十五五”时期特别强调将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在一起,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拓展入境消费,发展银发经济。二是扩大有效投资,关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加力建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等。三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整体有望推动相关产业预期改善。
产业线索四:重视能源资源安全,关注战略矿产资源、新型能源体系、海洋开发利用。《建议》明确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储备;加强网络、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生态、核、太空、深海、极地、低空等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重点关注:一是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二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三是推进海洋能源资源和海域海岛开发利用,巩固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市场展望:政策信号进一步明确支持信心提升,长期把握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在资本市场映射的投资机遇。建议重点关注四条主线:一是以科技自主可控与AI+为代表的科技成长风格(TMT、医药生物等行业),关注未来产业的爆发潜力(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6G 等前沿领域);二是先进制造板块(国防军工、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关键技术攻破有望带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先进材料等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壮大,“反内卷”推进则有助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优势制造业进一步做优做强;三是政策支持的内需消费优质资产(新消费、服务消费、入境消费等);四是受益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护以及“反内卷”的资源品板块(有色金属、煤炭等传统周期行业)。
风险提示:1)国内政策落地低于预期;2)国内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3)海外政策及地缘风险扰动超预期。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魏伟/陈骁/郝思婧/靳旭媛 日期:2025-10-3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