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精神学习:中期布局发展的“稳”和“新”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0-30 12:33:22 评论:0
  投资要点:

      事件: 2025 年10 月28 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建议》由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 年10 月23 日审议通过。

      经济增长目标将定量定性相结合,突出共同富裕+内循环两大主线。2035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下,“十五五”期间是重要的承前启后阶段,“十五五”时期对于经济增速要求整体不低。坚持高质量发展仍是长期方向,强调了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定位更加突出。《建议》关注国际形势变化,要加强内需驱动,主动应对未来全球局势变化,在变局中发掘机遇。

      保障财政可持续性,政策注重提升能效和协同性。财政政策保持积极的同时,保障中长期的可持续性。延续推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对于地方政府约束激励机制将逐步完善。宏观政策方面要加强货币、财政政策协同,发挥好产业、价格、就业、消费、投资、贸易、区域、环保、监管等政策作用,对于政策协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央行将持续推动改革和完善制度,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宏观审慎管理体系覆盖将更加全面,金融强监管为长期趋势,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将注重安全高效。对于“五大篇章”等重点方向,仍将通过结构性工具等加强定向扶持。资本市场重要性提升,将充分发挥其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功能。

      内循环方面重视“投资于人”,外循环要“准入又准营”。“双循环”为《建议》重点阐述的问题之一。《建议》突出做强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循环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内循环要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要清理汽车、住房领域的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未来提振居民消费将是重中之重。并提出从宏观资产负债表层面进行优化,摸清存量资产资源底数。扩投大资有方效面,对于安全建设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相关的“软基建”建设将为重点方向,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有望提升,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算力、信息通信、低空经济等新基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对外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重视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既看GDP 也要看GNI。

      明确重点产业方向,挖掘新经济增长点。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4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6 大未来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6 大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巩固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的全球竞争力。首次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布局下,区域经济提出“海洋强国”,未来空间经济前景可期。人工智能方面,要实现从数智技术到产业应用的全产业链国际领先。新增“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有助于从需求端解决行业中长期供需平衡问题。

      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自立自强”有助于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基础,抢占发展制高点并在更多领域实现领跑。对于重点领域要推动全链条核心技术攻关,从长期保障了安全和供给问题。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将强化科技基础的自主保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发挥企业在科创的主导作用,深化科创和产业创新的融合。

      防风险的基础上,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包括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推动城市更新等。提出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化风险方面依然集中在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机构等三大领域。

      风险因素:政策变动超出预期,海外经济、政策变动超预期。 机构: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飞/于天旭 日期:2025-10-3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