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系列报告(七):提高消费率:愿景路径各几何?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0-30 12:33:23 评论:0
  “十五五”建议稿历史上首提“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的目标。无疑将成为未来五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中之重,那么多大幅度才算“明显”提高?

      如何“提高”才最有效?

      多大幅度?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提高至少约5-7 个百分点。根据四中全会规划,到2035 年我国人均GDP 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同时期的平均居民消费占比约在54%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率仍有14 个百分点左右的潜在提升空间。

      如何“提高”?提升消费率的两大路径:意愿激发及能力支撑。由于消费率(居民消费/GDP)=(居民消费/居民收入)*(居民收入/GDP),前者反映消费意愿,后者反映消费能力。针对“十五五”规划建议稿中提出的“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提升意愿与增强能力之间,谁会成为最主要的政策路径?

      以史为鉴:意愿拉动效果“略胜一筹”。回顾我国消费率改善较快的阶段,更多是由消费意愿的驱动:

      1998-2000 年:当时长假制度落地、开征储蓄存款利息税收、开展消费信贷等措施推动居民消费意愿上升,从而对消费率形成有效拉动;反观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增加离退休费等举措下,居民消费能力并未出现明显抬升。

      2009-2016 年:家电与汽车下行、耐用品以旧换新、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燃油车购置税减免等政策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意愿提升再次成为主力,其上行幅度大于消费能力。

      结合历史经验与基本国情,短期内意愿提升可能更具现实可行性。提升消费能力往往需覆盖更广泛群体、推进难度更大,历史上也重点覆盖部分人群(如农民、事业单位人员等)。相较之下,“十五五”规划期宜延续“意愿先行”的策略逻辑,通过优化消费场景、完善休假制度、放宽消费限制等方式,推动居民消费率的稳步提升。

      参考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意愿同样也是消费率的主要拉动。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率大多在50%以上,而我国不足40%,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其中,消费意愿成为主要堵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占GDP 比重并未明显落后其他国家,但消费意愿却存在显著差距——主要发达国家消费倾向普遍超过90%,而我国仅为65%左右。在收入创造能力未显著落后的情况下,居民更倾向于将收入留存而非转化为消费,构成了消费率提升的关键制约。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提升居民消费意愿的优先级可能要高于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我国消费率提升的空间有多大?极端情形下,若完全对标海外经济体,消费倾向上升至90%,消费率则有望达到55%,仍有约15 个百分点的潜在提升空间。在“十五五”期间,我们假设中性条件下,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 比重相  对稳定,未来5 年居民消费倾向若上升10%至75%左右,则消费率有望上升5个百分点至45%左右。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武朔/陶川/邵翔/钟渝梅 日期:2025-10-3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