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新能源产业系列报告之一:蓄势储能,前瞻固态
投资要点:
新能源为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之一。东莞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2024年GDP位居广东省第四,增速位居第二,作为制造业大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一半。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东莞市提出了构建层次分明、前瞻布局的“8+8+4”产业体系。其中,新能源为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之一,新型固态电池材料作为前沿新材料是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东莞新能源电池产业基础深厚。根据《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东莞是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表明东莞在新能源领域拥有非常活跃的中小企业生态,产业基础深厚,充满了创新与发
展的活力。数据显示,东莞以锂电池产业链为主营的企业有300多家,涉及锂电行业的相关企业有1500多家。目前东莞市在锂电池产业链的布局较为完整,已经覆盖上游关键材料与生产设备、中游电芯制造与PACK、下游系统集成与应用等环节,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拥有东莞新能源、博力威、宏工科技、正业科技、易事特、凯金新能源等众多知名企业,还吸引了赣锋锂电等新能源巨头在东莞投资储能总部项目。
锚定新型储能产业赛道,受益全球储能需求高速增长。2020-2024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13.3%,高于过去五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速。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430GWh,同比增长105%,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海内外储能需求呈现同步爆发态势,共同推动储能行业迈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增长前景广阔,为我国储能企业开辟了多元化、高确定性的市场机遇。东莞在消费类锂电池产业领域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积极向储能方向延伸。东莞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和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目标是将东莞打造成为“新型储能终端之都”,目前已落地多个大型储能项目。
技术突破与领先布局,东莞固态电池产业竞争力强。东莞拥有较强的固态电池科研实力,根据EVTank,东莞入选中国固态电池产业竞争力十强城市排行榜第6位。来自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提出引入碘离子进行阴离子调控技术,为解决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的核心难题提供了新方案,为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实验室已在新一代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和半固态电池领域形成技术优势,已吸引广汽埃安、欣旺达等近20家电池产业链企业聚集。此外,本土企业包括凯金新能源、宏工科技等多家企业已布局固态电池领域。
风险提示:锂电池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贸易摩擦升级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