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广东人工智能+制造业标杆建设行动启动,政策赋能智能制造升级
事件描述
2025年10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宣布启动"人工智能+制造业"标杆建设行动。该行动聚焦消费电子、高端装备、汽车、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十大重点行业,通过资金支持、技术赋能和产业链协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全流程的深度应用。
核心政策
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标杆项目提供财政补贴,并设立"模型券""算力券"降低企业技术应用成本。
技术路径:部署"行业大模型+场景小模型+工业智能体"三层技术架构,建设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
产业链协同:通过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数智化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
产业基本面与政策协同分析
政策与产业协同效应显著。广东作为全国制造业龙头,拥有31个制造业大类,制造业规模占全国1/8,形成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如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此次政策将加速人工智能。此次政策将加速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技术供给端:依托华为昇腾生态、腾讯混元大模型等全栈式产业链,推动工业大模型与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装备的深度结合市场需求端:2025年广东省预算安排262亿元支持企业设备更新与智能化改造,直接拉动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增量需求。
细分领域受益明确。工业机器人:政策明确支持机器人行业垂直大模型研发,与广东1600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形成协同。根据行业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9.8%,政策将进一步催化国产替代。高端装备: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传感检测设备等与AI融合,支持企业攻关"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核心技术。工业软件:通过"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加速AI赋能研发设计(CAD)、生产控制(MES)等软件迭代。
长期产业升级路径清晰。政策提出"点-线-面"改造策略:"点":支持骨干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如数字孪生车间);"线":通过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改造;"面":打造数字园区集群。该路径将推动制造业从单点智能化向全产业链数字化跃迁。
投资建议
短期(0-1年):聚焦政策直接受益领域。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部件:关注谐波减速器、伺服系统等国产化突破企业(如绿的谐波、汇川技术)。智能装备集成商:布局参与标杆工厂建设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如具备"行业模型+智能体"技术能力的企业。
中长期(1-3年):把握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工业AI软件:投资具备垂直行业Know-how的工业软件企业,尤其是与汽车、电子等广东优势产业深度绑定的标的。算力基础设施:政策通过"算力券"支持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利好AI芯片、智算中心相关企业。
风险提示
1、技术商业化与迭代风险
2、政策支持力度变化
3、市场竞争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