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四周年专题报告:制度红利兑现期 专精特新主阵地稳步夯实

股票资讯 阅读:6 2025-10-31 22:00:30 评论:0
  投资要点:

      北京证券交易所自2021年设立以来,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定位。四年内,北交所实现由“精选层试点”向“独立交易所”转型,总市值突破8000亿元,企业画像呈现出轻资产、高研发、聚焦细分的结构特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过50%。日均成交额从不足10亿元跃升至接近300亿元,机构资金占比持续上升,市场活跃度、承载能力与融资功能均显著增强。

      伴随设立节奏推进,北交所制度体系持续完善,注册制审核机制实现“高效+包容”并重,审核周期大幅压缩;做市商制度启动以来,交易深度与定价体系有效改善;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则推动上市公司从“有披露”走向“有质披露”。监管部门通过“北交所深改19条”构建涵盖发行上市、交易机制、投资端建设与组织保障的全方位改革框架,使北交所由政策推动逐步转向机制驱动,并在融资效率、估值稳定性、投资者信心等方面建立初步闭环。

      市场生态层面,北交所正在形成以指数体系为定价锚、专业资金为配置基础、区域产业为供给底座的结构性联动格局。北证50指数覆盖市值大、研发强、治理规范的优质企业,带动北交所产品扩容及研究覆盖体系升级。京津冀与长三角为核心企业来源地,先进制造、新材料、医疗器械等“硬科技”行业构成产业主干。整体来看,北交所正从“政策导入型生态”迈向“结构驱动型市场”。

      投资策略:北交所市场正由早期试点向“精选扩容”阶段迈进,高端制造、新材料、工业自动化、医疗器械等技术密集型赛道具备持续成长潜力,建议优先关注具备细分领域竞争优势、成长路径清晰的标的。同时,随着北证50等指数产品不断丰富,指数锚定效应与被动资金力量正在增强,市场风格正由短期博弈向中长期配置过渡,指数成分股中的基本面优质公司可作为当前布局的重点方向。

      风险提示:流动性风险;政策出台不及预期;企业业绩不及预期。 机构: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紫忆 日期:2025-10-3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