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业绩逐步见底
投资要点:
光伏板块业绩呈现季度改善趋势,产能过剩背景下板块资本开支显著萎缩。2025年上半年,73家A股光伏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905.04亿元,同比下滑11.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亿元,同比下滑98.01%。分季度来看,2025Q1、Q2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2231.52、2673.52亿元,分别同比变化-14.50%、-8.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9亿元、5.81亿元,分别同比变化-104.70%、175.56%。光伏板块业绩季度改善受抢装,企业效率提高,费用削减以及资产减值计提减少等因素影响。细分子行业差别较大,2025Q2太阳能电池片、石英坩埚、背板和硅料减亏明显。光伏行业仍处于调整周期,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低迷倒逼企业降低开工率、淘汰落后产线,企业新增投资动力不强,资本开支大幅削减。
部分子行业情况:
四大主材:业绩见底回升,亏损力度逐季收窄。受136号文新能源电价市场化交易政策影响,国内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光伏产品价格受抢装影响短暂回升后在四月下旬再度下跌。部分非上市企业破产重整相继发生,行业进入去产能周期。2025Q2,多晶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8亿元、-29.07亿元、-0.95亿元、-41.08亿元,分别同比减亏40.67%、21.58%、94.84%和0.40%。主材环节季度盈利能力处于低位,电池、组件2025Q2毛利率改善明显。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和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落地以及行业普遍亏损形成的市场倒逼,预计光伏主材环节新增投资趋于审慎,供需改善。
光伏设备:下游需求不振拖累光伏设备业绩表现。2025年上半年,光伏设备板块实现营业总收入246.67亿元,同比下滑13.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68亿元,同比下滑28.91%。存货和合同负债规模减少进一步印证市场需求走弱。光伏设备板块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为下游生产制造类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对应的设备新增投资减少,技改类订单和新产品订单不足以弥补新增项目订单萎缩。同时,前期订单交付不及预期,回款困难导致的坏账损失均对光伏设备行业净利润形成拖累。目前,光伏设备厂家延伸产业链至锂电设备、半导体设备等新兴市场领域,力求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光伏逆变器:业绩增长稳健,储能逆变器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样本光伏逆变器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80.38亿元,同比增长28.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21亿元,同比增长44.21%。光伏逆变器业绩整体表现稳健,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136号文后国内光伏抢装进而带来逆变器需求增加以及海外市场开拓。同时,风光发电市场渗透率提高、国内储能电价政策理顺、储能成本的降低、电网安全性要求等因素驱动储能装机的增加。相关企业的储能逆变器收入规模和毛利率均有所提高。
光伏玻璃:板块亏损,头部企业经营情况环比改善。2025上半年,A股光伏玻璃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87.19亿元,同比下滑28.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5亿元,同比下滑115.66%。光伏玻璃板块整体亏损与行业产过剩,产品价格低迷,上半年企业普遍开工率不足,企业资产减值计提有关。光伏玻璃厂商的业绩差距拉大,头部企业的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大幅改善。尽管光伏玻璃实现彻底的产能出清需要较长时间,但千吨线以下产线淘汰以及冷修产线数量增加压缩行业供给,光伏玻璃盈利能力逐步回升。
投资建议:光伏行业估值仍处于历史偏低位置。展望后市,后续围绕反内卷的产品销售价格措施、企业间并购整合、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以及产品质量标准提高政策将会相继落地。光伏行业竞争格局和产业链生态有望优化,行业估值存在修复契机。建议围绕细分子行业头部企业展开布局,可关注储能逆变器、BC电池以及钙钛矿电池、光伏胶膜、光伏玻璃、多晶硅料领域领先企业。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放缓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阶段性供需错配,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滑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