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普集团(601689) 季报点评:25Q3收入稳健增长,机器人与液冷业务打开新空间
拓普集团(601689)
事件:
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28亿元,同比+8.14%,实现归母净利润19.67亿元,同比-11.9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16亿元,同比-10.2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9.71亿元,同比+160.88%;基本每股收益1.14元,同比-14.2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95%,同比-3.48pct。
其中:2025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94亿元,同比+12.11%、环比+11.54%,实现归母净利润6.72亿元,同比-13.65%、环比-7.82%。
投资要点:
客户与产品结构优化,驱动营收稳步增长。
25Q3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79.94亿元,同比增长12.11%;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9.28亿元,同比增长8.14%。一方面,公司持续拓展客户,在国内市场与华为-赛力斯、小米、吉利、比亚迪、奇瑞、理想、蔚来、长城、小鹏等车企的合作不断扩大,单车配套金额及订单量持续提升,5月完成对芜湖长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收购,与奇瑞合作深化,进一步提升公司内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国际市场,公司与美国的创新车企以及FORD、GM、STELLANTIS、BMW、MERCEDES-BENZ等车企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平台化战略,拓宽产品线,优化产品结构,内饰功能件、轻量化底盘、热管理业务等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销售收入保持稳步增长,空气悬架等汽车电子类产品订单开始放量。
折旧增加及新业务研发投入加大,利润端短期承压。
25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72亿元,同比-13.65%,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9.67亿元,同比-11.97%,利润端承压,主要由于:1)墨西哥等海外基地投产,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增加;2)研发费用大幅增长: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0.85亿元,同比增长26.12%,主要用于新客户、新产品开拓以及在机器人新赛道上的前瞻性投入。25Q3公司毛利率为18.64%,同比-2.24pct、环比-0.64pct,主要受到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导致核心客户降价、产能利用率不足致使折旧摊销占营收比例上升以及研发投入加大所致。25Q3公司净利率为8.42%,同比-2.54pct、环比-1.76pct;期间费用方面,25Q3公司期间费用率8.69%,同比+0.12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86%、2.57%、4.75%、0.51%,同比分别-0.27、+0.34、+0.17、-0.12pct。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强劲,前三季度净额达29.7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0.88%,主要系公司加强应收款管理以及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显示出良好的营运能力。
国际化市场战略加速,持续进行产能布局建设。
销售布局方面,公司国内市场份额稳步扩大,同时加速拓展欧洲及北美市场,海外业务占比持续提高,全球化产能建设有序推进,墨西哥一期项目全部投产,波兰工厂二期筹划中,为承接更多欧洲本土订单奠定基础。公司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泰国生产基地的规划和筹建工作正在加快进行,预计将于2025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将进一步完善国际地域布局,并实现全产品线的境外布局,以灵活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并降低风险,同时进一步拓展国际客户及出海车企业务。
机器人业务全面推进,液冷业务订单实现突破。
公司在机器人及热管理方面业务加速突破。1)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执行器业务具备核心优势,包括:具备永磁伺服电机、无框电机等各类电机的自研能力;具备整合电机、减速机构、控制器的经验;具备精密机械加工能力;具备各类研发资源及测试资源的协同能力。产品从直线执行器到旋转执行器,再到灵巧手电机,还积极布局机器人躯体结构件、传感器、足部减震器、电子柔性皮肤等,进一步形成机器人业务的平台化产品布局。2)公司全面构建热管理系统模块及部件的研发与制造能力。除在汽车行业的成熟应用外,公司将热管理技术及产品,应用于液冷服务器、储能、机器人等行业,并取得首批订单15亿元,向华为、NVIDIA、META及各企业客户和各数据中心提供商对接推广相关产品,并获得市场认可,为公司开拓了全新的市场增长领域。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预计2025年、2026年、2027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34亿元、36.00亿元、44.2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75元、2.07元、2.55元,对应PE分别为42.27倍、35.61倍、28.98倍。公司作为国内稀缺的平台型优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具备广阔的产品线、较强的系统研发能力及Tier0.5级创新商业模式,凭借技术领先、客户结构优质、海外份额扩张与机器人、液冷新业务加速落地,将持续保持成长,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足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