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系列研究之三:如何提升居民消费率:路径拆解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1-05 10:17:55
评论:0
本报告导读:
“十五五”规划建议初步锚定提振居民消费的政策方向,短期提振措施之外,或更多通过完善收入分配、社保等结构性改革实现增收、稳预期、提倾向。预计到203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有望提升至 42%-47%的区间。
投资要点:
“十五五”规划建议重提“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释放了未来 5年将着力提振居民消费的政策导向。表述上,相较于“十二五”规划的“居民消费率上升”、“十五”规划的“居民消费率提高到50%左右”,目标设定更趋科学务实,兼顾了可达性和任务约束性。
通过因素拆解,剖析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1、按平均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占比两因素拆解:
复盘看,90 年代以来,仅“九五”和“十二五”时期中国居民消费率上升,前者主要是住房制度改革提振消费倾向,后者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促进消费长效机制实现双提振。
比较看,“十五”与“十二五”时期均重视提振消费,但居民消费率一降一升,表明设定消费率目标本身并非关键,真正起重要作用的是能否实施一套协同配合的结构性改革,以扭转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并重塑居民消费预期。
启示是,“十五五”时期我国同样面临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扩大消费的关键或在于延续“十二五”的成功逻辑,坚定不移地推进收入分配格局优化,夯实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的基础。
2、四因素拆解显示,1995 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累计下降8 个百分点,背后的原因及其贡献分别为:
一是再分配效应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拖累消费率2.2个百分点;
二是,财产性收入渠道有待拓宽,初次分配收入结构效应拉低消费率1.4 个百分点;
三是劳动报酬占比存在拖累,但贡献相对较小,拉低消费率0.4个百分点。
四是,平均消费倾向是波动最大的变量,累计拉低消费率3.9个百分点。但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多元,短期消费补贴政策有提振作用但难以支撑长期抬升,其背后或更多反映了社会保障等不足、地产财富效应拖累带来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不同政策力度将驱动居民消费率向不同目标演进,综合三种情形预测结果,2030 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有望提升至42%-47%的区间,拉动名义GDP 增长2.9-3.9 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提升不及预期。 机构: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梁中华/邵睿思 日期:2025-11-05
“十五五”规划建议初步锚定提振居民消费的政策方向,短期提振措施之外,或更多通过完善收入分配、社保等结构性改革实现增收、稳预期、提倾向。预计到203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有望提升至 42%-47%的区间。
投资要点:
“十五五”规划建议重提“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释放了未来 5年将着力提振居民消费的政策导向。表述上,相较于“十二五”规划的“居民消费率上升”、“十五”规划的“居民消费率提高到50%左右”,目标设定更趋科学务实,兼顾了可达性和任务约束性。
通过因素拆解,剖析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1、按平均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占比两因素拆解:
复盘看,90 年代以来,仅“九五”和“十二五”时期中国居民消费率上升,前者主要是住房制度改革提振消费倾向,后者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促进消费长效机制实现双提振。
比较看,“十五”与“十二五”时期均重视提振消费,但居民消费率一降一升,表明设定消费率目标本身并非关键,真正起重要作用的是能否实施一套协同配合的结构性改革,以扭转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并重塑居民消费预期。
启示是,“十五五”时期我国同样面临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扩大消费的关键或在于延续“十二五”的成功逻辑,坚定不移地推进收入分配格局优化,夯实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的基础。
2、四因素拆解显示,1995 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累计下降8 个百分点,背后的原因及其贡献分别为:
一是再分配效应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拖累消费率2.2个百分点;
二是,财产性收入渠道有待拓宽,初次分配收入结构效应拉低消费率1.4 个百分点;
三是劳动报酬占比存在拖累,但贡献相对较小,拉低消费率0.4个百分点。
四是,平均消费倾向是波动最大的变量,累计拉低消费率3.9个百分点。但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多元,短期消费补贴政策有提振作用但难以支撑长期抬升,其背后或更多反映了社会保障等不足、地产财富效应拖累带来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不同政策力度将驱动居民消费率向不同目标演进,综合三种情形预测结果,2030 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有望提升至42%-47%的区间,拉动名义GDP 增长2.9-3.9 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提升不及预期。 机构: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梁中华/邵睿思 日期:2025-11-0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