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举行 三大金融管理部门集中发声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06 11:53:21 评论:0
  核心要点:

      事件

      11 月4 日,香港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正式开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出席并发言,就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高水平金融开放、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等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央行:强化互联互通,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2025 年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重点提及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二是积极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三是推动开户、跨境支付、征信等金融服务的互联互通。

      总体而言,央行通过制度创新与市场建设并重,不仅提升了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未来,随着国债期货、数字货币桥等产品落地,互联互通有望从“通道式”走向“生态式”深度融合。另外,发言也强调了香港在国家金融开放中的“桥梁”作用,将继续支持其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金融监管总局:深化金融合作,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在峰会上指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深化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推动香港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香港的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对此我们认为,香港的角色已超越传统的“引资窗口”和“中转站”。周亮副局长提出的举措,定义了香港的三大核心功能:

      (1)中国金融风险的“国际管理中心”:通过发行保险连接证券等工具,将内地的巨灾风险转化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可投资产品。

      (2)人民币金融的“国际试验田”:强调发挥香港在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国际化中的“试验窗口”作用,这意味着香港可能在“十五五”期间成为人民币数字化转型和跨境应用的核心测试场。

      (3)中国金融标准的“国际衔接器”:加强在绿色金融等领域的规则规制衔接,意味着中国希望借助香港,使本国市场的绿色标准与国际市场相互认可以至融合,从而提升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

      证监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性开放,强化监管协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峰会中总结了 “十四五” 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三大成就:一是全面放开行业准入;二是深化市场互联互通;三是推进产品开放。并且提出了三点倡议:一是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二是做改革发展的贡献者;三是做市场稳定的维护者。

      他的发言精准勾勒了“十五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路径。其核心在于推动资本市场开放从管道式的“单向开放”向“制度型开放”全面转型,这体现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优化和与香港市场的深度融合上。这些举措并非孤立的技术性调整,而是服务于“十五五”规划中“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核心战略,旨在通过构建稳定的制度环境来高效配置全球金融资源,赋能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同时,发言将“开放”与“监管协同”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清晰地体现了“十五五”规划中“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原则。

      投资建议

      11 月4 日的香港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不仅是一次政策阐述,更是中国金融体系面向全球的一次“信心对话”。三大监管部门集体发声,既回应了外部关切,也明确了未来方向。香港正处于国家金融开放新格局的“风口”,其角色不再是“离岸”那么简单,而是“制度前沿”“风险前沿”“合作前沿”的三重交汇点。对国际投资者而言,应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带来的结构性机遇,特别是在人民币资产、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的长期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

      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国际环境超预期变化。 机构: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贺钰偲 日期:2025-11-0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