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研究周报:深圳“低空基建总规”出炉,进入落地新阶段
投资摘要:
每周一谈:深圳“低空基建总规”出炉进入落地新阶段
近期,深圳发布了《深圳市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布局规划(2026—2035年)》的公告,“规划”指出:
发展目标:
到2026年,分类分级的低空起降设施网络体系总体形成,打造一批示范性低空起降枢纽,支撑重点发展公共服务应用以及培育低空物流、载人运输新业态,为建设低空全场最示范验证中心初步搭建起降基础设施底座。
到2035年,形成体系完备、直达高效、复合创新的低空起降设施网络体系,支撑超1500个起降点建设落地,赋能丰富多元的低空经济业态安全健康规模发展。
场景分类:
物流配送类:物流运输、消费类即时配送、医疗即时配送;
载客运输类:空中交通、空中游览;
公关服务类:医疗救援、政务飞行、特色飞行活动。
功能分级:
低空枢纽:承担城市、城际、跨境客货运核心功能以服务大中型航空器为主,配备停放、补能、维修等综合保障能力的起降设施。
末端起降点:以服务中、小、轻型航空器为主,采用轻干扰、低冲击、嵌入式、模块化布局为主,支撑末端到发功能。
空间布局方案:
坚持“弹性预控选址,预留发展空间”的总体思路,对于低空枢纽开展建设可行性校核,建设需优先选用推荐点位。对于末端起降点,明确总体规模和建设要求,初步锚定选址推荐点位经可行性评估可适当优化后实施。
面向2035年,规划形成“56个枢纽+1500个末端起降点'的总体选址池。近期优先推动建设7个低空综合枢纽、3个低空货运枢纽及3个低空客运枢纽,强化核心功能示范引领作用。
总体来看,这份“规划”:
目标量化:它将宏大的低空经济概念,转化为具体、可量化的空间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物理载体。
体系化:它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起降设施网络,兼顾了物流、载人、公共服务等多重需求。
投资策略:
建议关注:整机端:万丰奥威、中直股份等;动力系统:航发动力、宗申动力等;飞控系统:中航机载、纵横股份、纵横通信等;三电系统:宁德时代、卧龙电驱、蓝海华腾等;复合材料/制件:中复神鹰、光威复材等。
风险提示:低空经济政策落地低于预期、产业发展低于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