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系列报告(二):小鹏发布全新IRON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加速
投资要点:
事件概要:11月5日,小鹏科技日以“涌现”为主题,发布以“物理AI”为核心的下一代智能出行架构:第二代VLA大模型、前装量产Robotaxi、全新IRON机器人及A868飞行汽车。小鹏汽车(9868.HK)从技术底座到立体出行全栈布局,加速AI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稳步转型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基于物理世界模型的VLA或为未来自动驾驶通用方案。1)小鹏VLA2.0区别于标准VLA的“视觉-语言-动作”的两次语言转译,直接将“视觉+语言”转为运动轨迹,从语言模型转为以物理世界模型为核心,完成“理解-推演-生成”闭环,或为未来自动驾驶通用方案。2)其技术基于模型、算力、数据三项迭代:阿里云3万卡云端超算集群与720亿参数基座大模型,实现每5日全链路迭代,参数较行业主流提升10倍;三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约为行业水平3-22倍,算子优化后推理效率提高12倍;1亿视频训练数据显著增强复杂场景泛化能力。3)VLA2.0提升人机共驾体验。小路NGP功能适合欧洲及城市复杂路况,提高车位到车位全链路能力,平均接管里程提升13倍,或实现月度综合接管仅1次。2026年推出"SuperLCC+人机共驾"模式,实现全球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加速小鹏全球化布局。
数据提升机器人泛化能力,人形机器人加速全固态电池量产落地。小鹏汽车定位人形机器人为第三条增长曲线。不同于汽车的硬件驱动软件逻辑,机器人为数据→模型→软件→硬件的驱动逻辑,海量数据为机器人高速泛化能力的关键。小鹏汽车已在广州建立首个具身智能数据工厂,IRON机器人已进入工厂实训。模型上,全新IRON机器人集成VLT+VLA+VLM三大模型与七套系统,搭载3颗图灵芯片算力2250TOPS,头部含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全身82关节,增加脚尖被动自由度,灵巧手22个自由度,采用行业最小16mm谐波减速器。安全上,量产使用全固态电池,超越车规级要求,其高安全系数与室内使用场景,为全固态电池量产落地明确使用场景。商业化上,小鹏机器人优先布局导览、导购及导巡场景,目标2026年底实现高阶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前装量产Robotaxi实现商业化双轨路径。2026年,小鹏Robotaxi启动试运营,搭载4颗自研图灵芯片,实现全球量产车端最高算力3000TOPS,2套硬件备份并联动VLA2.0、VLM创新车外交互体系。商业化方面,2026年推出3款Robotaxi车型与同源技术小鹏Robo智驾版本,覆盖B端运营与C端消费市场。生态建设方面,与高德地图达成合作,通过开放SDK接入聚合平台,构建从技术研发到运营服务的完整生态。
飞行汽车先行者构建立体出行生态。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旗下双线产品,全倾转固定翼飞行汽车A868发布,定位多人长航程出行,实现最高500km+续航,最高实现360km+/h的航速,乘坐最高支持6人,已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并转入试飞环节。陆地航母定位个人低空旅游体验市场,以1块屏幕与操作杆实现单手飞行,订单储备达7000台,预计2026年规模化量产交付,2026年3月西北敦煌首条低空自驾旅游线开工。产能上,全球首个量产智能飞行汽车工厂启用,规划年产能1万台,26H2交付,首台量产试制机已下线。
投资建议:看好智能化领先车企围绕“大模型+算力”加速建立用户体验壁垒,智能汽车头部集中的行业格局或加速形成,建议关注【小米集团(1810.HK)、小鹏汽车(9868.HK)、理想汽车(2015.HK)】。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政策支持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