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策略:震荡蓄势中等待进一步催化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0 10:21:18
评论:0
上周我们认为市场调整幅度有限,整体仍属逢低配置的阶段性机会,在科技完成回调之后,叠加政策预期升温,市场有望重拾升势。本周市场在海外流动性影响下探底后回升。市场经历反弹后,A股大盘指数已再度接近前高,但成交量尚未有效放大,市场突破前高存在一定阻力,短期内仍需时间蓄势整理。
由于美国政府停摆打压经济预期,叠加通胀压力加剧家庭财务担忧,美国消费者信心跌至三年新低。密歇根大学11月初值情绪指数从53.6降至50.3,为2022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消费者对失业风险的预期升至2025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截至本周日,美国政府已停摆39天。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通过了临时拨款案,但参议院民主党坚持将医保补贴延长期限纳入法案,导致僵局持续。近期民主党在四场地方选举中连续获胜,政治士气提升,使其在医保条款上的谈判立场更加坚定,致使周五临时拨款案仍未获通过。不过,周五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向共和党提出新方案,建议将医保税收抵免延长一年与短期拨款捆绑表决,以重启政府。尽管共和党随后拒绝,但双方已开始互换提案,被市场视为僵局出现松动迹象。同时,疲弱的消费者信心数据也带动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重新升温。受此影响,周五美股探底回升,比特币重返10万美元上方。
中国10 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下降1.1%,主要受中美贸易摩擦等短期因素干扰,11 月出口或将边际改善。然而,接下来出口将面临持续的高基数压力,增速大概率难以维持高位,进一步凸显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房地产持续回落,“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消费为拉动内需的关键抓手。我们认为,12 月政策层面有望围绕内需出台更多刺激措施,以支撑经济底部企稳。
资金继续切换至红利或在科技内部切换,短期流动性承压,但资金仍延续流入股市趋势:
科技二次回踩后由储能电力带动反弹,红利延续强势,显示部分资金继续流入防御板块,部分资金在科技内部寻找扩散机会:科技板块自10月起进入回调阶段,10月下旬CPO、PCB等前期强势方向率先反弹至前高,随后科技整体出现二次回踩。本周三早盘受外围流动性冲击影响,AH市场大幅低开,科技板块回调空间基本释放,随后市场迎来反弹。科技内部由CPO、PCB切换至储能电力方向,并进一步扩散至科创板方向,但整体强度弱于上波反弹,仍需进一步震荡蓄势。红利股方面,煤炭、石油石化本周表现持续强势。
美元指数突破100,美债收益率自10月中旬的4%左右升至4.11%,对新兴市场流动性构成一定压力;而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在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推动下自9月下旬的1.90%回落至1.82%,资金从债市向股市的迁移暂缓。
A股股票型ETF(剔除规模型)本周实现净流入125亿元,扭转前两周资金外流趋势,并已回补前期流出部分。A股两融余额前四日净流入124亿元,显示市场尚未进入去杠杆阶段。港股方面,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回升至387亿港元,较前两周显著放大,若该趋势延续,将为港股反弹提供支撑。本周南向资金继续净卖出阿里16亿港元,自10月以来累计流出达110亿,但仅相当于9月净流入规模的14%;与此同时,南向资金继续加仓金融板块132亿,能源板块46亿,自10月以来累计分别买入金融350亿、能源145亿。
综上所述,当前市场成交量尚未有效放大,美国政府何时重启仍不确定,短期内市场或仍维持震荡向上的节奏,等待新的催化因素推动上行突破。行业配置方面,随着12 月初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临近,政策预期有望持续升温,年内表现落后的消费与地产板块具备相对较大的补涨空间。科技回调整理完成后,仍有机会再创阶段新高,尤其是当前涨幅落后的国产算力方向,具备政策催化预期和摩尔等IPO 刺激。若后续市场成交量显著放大,三季度业绩高增长、涨幅仍有限的券商板块也有望迎来补涨行情。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海外不确定因素发酵。 机构: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研究员:周林泓/李加惠 日期:2025-11-10
由于美国政府停摆打压经济预期,叠加通胀压力加剧家庭财务担忧,美国消费者信心跌至三年新低。密歇根大学11月初值情绪指数从53.6降至50.3,为2022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消费者对失业风险的预期升至2025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截至本周日,美国政府已停摆39天。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通过了临时拨款案,但参议院民主党坚持将医保补贴延长期限纳入法案,导致僵局持续。近期民主党在四场地方选举中连续获胜,政治士气提升,使其在医保条款上的谈判立场更加坚定,致使周五临时拨款案仍未获通过。不过,周五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向共和党提出新方案,建议将医保税收抵免延长一年与短期拨款捆绑表决,以重启政府。尽管共和党随后拒绝,但双方已开始互换提案,被市场视为僵局出现松动迹象。同时,疲弱的消费者信心数据也带动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重新升温。受此影响,周五美股探底回升,比特币重返10万美元上方。
中国10 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下降1.1%,主要受中美贸易摩擦等短期因素干扰,11 月出口或将边际改善。然而,接下来出口将面临持续的高基数压力,增速大概率难以维持高位,进一步凸显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房地产持续回落,“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消费为拉动内需的关键抓手。我们认为,12 月政策层面有望围绕内需出台更多刺激措施,以支撑经济底部企稳。
资金继续切换至红利或在科技内部切换,短期流动性承压,但资金仍延续流入股市趋势:
科技二次回踩后由储能电力带动反弹,红利延续强势,显示部分资金继续流入防御板块,部分资金在科技内部寻找扩散机会:科技板块自10月起进入回调阶段,10月下旬CPO、PCB等前期强势方向率先反弹至前高,随后科技整体出现二次回踩。本周三早盘受外围流动性冲击影响,AH市场大幅低开,科技板块回调空间基本释放,随后市场迎来反弹。科技内部由CPO、PCB切换至储能电力方向,并进一步扩散至科创板方向,但整体强度弱于上波反弹,仍需进一步震荡蓄势。红利股方面,煤炭、石油石化本周表现持续强势。
美元指数突破100,美债收益率自10月中旬的4%左右升至4.11%,对新兴市场流动性构成一定压力;而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在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推动下自9月下旬的1.90%回落至1.82%,资金从债市向股市的迁移暂缓。
A股股票型ETF(剔除规模型)本周实现净流入125亿元,扭转前两周资金外流趋势,并已回补前期流出部分。A股两融余额前四日净流入124亿元,显示市场尚未进入去杠杆阶段。港股方面,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回升至387亿港元,较前两周显著放大,若该趋势延续,将为港股反弹提供支撑。本周南向资金继续净卖出阿里16亿港元,自10月以来累计流出达110亿,但仅相当于9月净流入规模的14%;与此同时,南向资金继续加仓金融板块132亿,能源板块46亿,自10月以来累计分别买入金融350亿、能源145亿。
综上所述,当前市场成交量尚未有效放大,美国政府何时重启仍不确定,短期内市场或仍维持震荡向上的节奏,等待新的催化因素推动上行突破。行业配置方面,随着12 月初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临近,政策预期有望持续升温,年内表现落后的消费与地产板块具备相对较大的补涨空间。科技回调整理完成后,仍有机会再创阶段新高,尤其是当前涨幅落后的国产算力方向,具备政策催化预期和摩尔等IPO 刺激。若后续市场成交量显著放大,三季度业绩高增长、涨幅仍有限的券商板块也有望迎来补涨行情。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海外不确定因素发酵。 机构: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研究员:周林泓/李加惠 日期:2025-11-1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