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相关方需求观察
背景
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的报告,从现在起到2030年,在实现净零排放的道路上,全球绝大多数减排量都来自当前可用的技术。但是,到2050 年,将近一半的减排量将来自目前仅处于示范或原型阶段的技术。这也要求各国政府迅速增加研发支出并调整其优先次序,以及在示范和部署清洁能源技术上进行投入,并让这些措施成为国家能源和气候政策的核心。而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周期短,现有技术储备不足,需要加快气候技术?创新、提前部署低碳/零碳/负碳科技研发与示范,才能为保障“ 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此背景下,作为致力于赋能可持续创新商业全球网络中的一员,影响力工场上海创新中心(Impact Hub Shanghai,下称“ Hub上海”)在2022 年内部孵化、成立了1.5DO气候创新实验室,旨在推动从气候愿景出发的创新系统变革,在气候目标框架下深化既有的、以创业支持和产业对接为核心的工作方式,寻找、推广和落地早期气候技术企业,推动行业及区域的低碳转型和绿色经济发展。
但商业化道路对于气候技术初创公司,尤其是硬件和硬科技领域的公司而言,比其他领域的初创公司更加漫长和崎岖。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Institute,RMI)指出,气候技术领域对初创团队在技术、商业和政策把握能力上的要求更高,现有主导利益方的在位者惰性更强,对资本的要求也更高。
致力于投资和帮助早期气候技术规模化的影响力投资机构Elemental Impact(该组织原名为Elemental Excelerator)的研究同样显示,气候技术初创公司在完成技术开发后,如何推动试点、产业应用、实现气候技术的规模化部署才是真正的难点。在各类报告和研究中,我们发现气候技术企业家面临的挑战最终往往指向:如何向相关方证明技术的潜力——无论是减碳的潜力还是商业化的潜力——从而基于技术评估的结果能够吸引并获得更多的资金、人才和业务机会。而在过往的工作中,我们也屡次经历过如下场景:
案例一
创新技术企业A在参与某500 强企业B的开放式创新项目时,得到了B企业国内创新中心负责同事的认可,并对接给企业内负责研发和投资的同事进一步评估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此过程耗时数月并需要A不断提供各种证明材料。而在B企业国内创新中心希望进一步将A推荐给海外总部时,总部又向A提出了更多认证材料文件的需求,其中不乏需要付费请第三方出具的评估认证文件。企业B的需求和流程合理合规,但对A来说却意味着更多的成本和风险因素,故最后未抓住机会与B企业总部成功对接。
案例二
创新技术企业C提供的是具有跨行业应用潜力的技术产品,但是在面向不同行业的潜在客户、甚至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时,C发现对方看中的关键指标都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这对C的业务拓展增加了巨大难度。
与此同时, 我们也看到有合作伙伴基于明确的创新技术支持目标, 在搜索、评审、交叉验证技术的完整流程里匹配了技术科学家、产业专家、投资专家,针对技术路线形成了一整套评审的框架流程与评分标准,从而在项目周期内确实实现了找到技术最优的项目并且匹配到合适的产业需求场景开展合作试点的目标,在行业内创造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当然并非在类似案例一、二的场景中就完全不会有顺利、成功的产出,某种程度上,上文的成功实践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较长,未必适合其他相关方直接推广应用。但结合一系列案例和相关方需求沟通,一套能够被相对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创新技术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发凸显。这不仅是我们团队自身开展业务的需求,也是促进气候技术创新发展、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和媒介。
于是,我们检索了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创新技术评估体系和工具,针对其评估目的、方法等进行了梳理,对目前评估体系的维度与指标、计算方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已有技术评估体系、工具开发经验或正在探索中的相关方进行了访谈,希望通过观察现有的技术评估体系、理解其开发需求与挑战,引导评估体系的开发者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完善未来的技术评估体系。本报告的后续内容便将向读者具体介绍我们在调研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技术评估体系作为政府、园区、产业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对创新技术建立充分认知的重要桥梁,其开发过程需要不同利益相关方展开充分交流与协作,该过程也同样有利于评估体系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迭代。因此,我们期待从本篇报告开始,与气候创新生态的各相关方一起逐步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技术评估体系交流机制,以提高产业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的合作效率,加速实现气候技术解决方案的规模化部署,最终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