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科技创新系列报告之一:科技创新与央企发展现状
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央企承担战略支撑重任,是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骨干力量。本专题聚焦央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梳理央企上市公司产业分布情况,后续将进一步系统梳理主要央企集团及旗下上市公司在战新产业布局和进展。
在全球科技博弈的背景下,突破性技术正重塑国际科技格局。DeepSeek-R1 以开源生态和低成本优势引起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科技发展作为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重构社会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抓手。其中,美国在《2024 年关键技术清单》中新增“数据安全”,以“数据安全”名义实行单边制裁。全球各国加速对量子计算、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产业布局,中国以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研发投入与产出是建立科技话语权的底层支撑,近年来,中国技术发展加速破局。从产出上看,据世界知识产权数据,2014 年至今,中国科技创新转化率(专利授予数量/专利申请数量)逐年递增,并在2023 年反超美国,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就。
2024 年国资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纵深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其中,要推动更多国有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和具备基础的战新产业,进一步提升国有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作用。目前,央企战新产业投资正加速向营收转化,2024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达2.7 万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带动战新产业营收占比提升至29%-30%,国资委提出的战新产业2025 年营收目标仍将驱动央企提速布局。
上市公司层面,国资央企加速“育新提旧”。“育新”上,央企上市公司的主要资产集中在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生物和材料产业上市央企总数仅占央企整体的1/3。但从2024 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医药生物产业在研发增速上表现突出,上市央企数量超过总数的20%,加速推进新兴产业布局。“提旧”上,超过75%的基建工程和工业制造类央企完成智能化、数字化布局。横向对比上,国资央企研发表现较A 股整体仍有提升空间,近5 年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央企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为5.4%,在上市央企所有产业投入强度中位列第三,但仍低于同产业A 股2.3 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战新产业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科技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