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座椅行业专题:打造多样交互场景,受益于产品升级和进口替代的优质赛道
核心观点
座椅提供差异化配置,行业空间加速升级。国内汽车行业总量红利期已过,当前进入低增速常态化阶段,燃油车/新能源车产能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剩,竞争加剧,差异化配置成为车企核心获客逻辑。座椅单车价值4000元+,是典型具备消费属性的交互件,为车企提供差异化配置空间,近几年自主崛起叠加新势力内卷,座椅行业围绕“安全性、舒适性、轻量化和智能化”四大方向升级,国内市场有望从当下1119亿元到2028年超1800亿元。
座椅围绕两条路径实现升级。当前座椅向舒适性、智能化升级。主要存在配置下沉及高端车型创新两条路径,一方面30万元以下车型加速高端产品配置下沉,选配向标配升级,核心是以加热、通风、按摩、座椅记忆等为代表的座椅舒适性配置装配率持续提升,同时开始从前排向中、后排座椅延伸。另一方面随自主品牌冲击高端车型重视差异化配置上车,零重力座椅、二排旋转座椅等创新产品逐步落地,座椅带动生活空间变革,两条逻辑同时推进,带动座椅单车价值从4000元-8000元-上万元提升,行业空间加速成长。
行业具备高壁垒,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座椅行业是高壁垒行业,供应商需要主机厂认同、总成制造、设计与控本能力。行业集中度较高,且龙头延锋、李尔、安道拓、弗吉亚等大多通过合资建厂等形式与下游大客户深度绑定。目前主要玩家以外资为主,CR5占据约78%市场份额。可细分为1)美系安道拓和李尔,并列全球第一梯队,分别占据25%市场份额;2)欧系的弗吉亚和博泽,前者占据全球11%份额;3)日系的丰田纺织、东京座椅和泰极爱思等,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主要服务日系客户。
自主品牌崛起,多环节有望出现国产龙头。随自主品牌崛起并向高端车型冲击,差异化需求凸显,车企日益依赖具备快速响应并能配合设计变更做智能化的产品供应商,国产替代存在较大机遇。整椅端体现为天成自控座椅规模快速起量,继峰获得蔚来、理想等订单;更多国内公司布局零部件产品,包括占成本15%-20%的座椅骨架,沿浦从Tier2向Tier1转变获得新势力订单;占成本25%的面套,明新旭腾等配套新势力车企;核心安全件的调角器,中航精机、金帝股份、明阳科技等持续拓展客户,国内供应商加速突破。
风险提示:1、行业渗透速度不如预期;2、国产化研发速度不如预期。
投资建议:乘用车座椅是千亿大市场,是具备鲜明消费属性的交互件,产品升级推进单车价值从4000元-8000元-上万元提升,目前行业仍被外资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新势力崛起加速国产替代,建议关注较早实现从工程机械座椅向乘用车座椅拓展的天成自控、整椅布局新势力并实现盈利的继峰股份、国内座椅骨架市场第一梯队持续拓展产品布局的上海沿浦、稳居全球遮阳板龙头实现头枕及顶棚业务拓展的岱美股份。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